我国现代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是建立起了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为不同层次学校的师资需求提供了稳定的培养基地。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教师队伍的形成。因此,师范教育处在教育发展的前列地位。这是不移的常理。但是,对教师培养的途径,却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教师的学科水平,应处在领先地位;教师的学科知识,应具备综合性质。目前,我国的综合大学,在进入学科前沿和文理渗透方面,与师范院校相比更具明显的优势。由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不必固守我国大教育中的师范阵线,甚至发问师范院校究竟能坚持多久?的确,我国师范体系的院校,其整体水平与综合大学相去甚遥,这是历史形成的定格。这一现状,恰恰启示我们,为使师范院校培养的未来的教师,能得学术风气之先,毋使师范院校永步综合大学的后尘,我们必须增加对师范教育体系的人才和资金投入,真正把师范教育放到大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提高师范教育的学术层次。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备相应的政治品格和学术品格,还应具备从教必需的教育品格。而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不是综合大学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的设置,只为师范院校所拥有。因此,上山问樵,下海问渔,领域各异,学有专长。从培养教师这一角度来看,师范院校理所当然地拥有综合大学所没有的优势。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业已形成且必需发展,是因为我国面临的是世界上最艰巨最伟大的教育使命,而我们的合格师资却又相对匮乏。这是国情使然,不必向西方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寻求参照。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地位特殊。它特殊的文化姿态表现在:既是高等师范教育最低层次的基地,又是培养义务教育最高层次师资的摇篮。加上全国师专的恢复或新建,均在“文革”以后,校龄幼稚,未满弱冠。起步迟,条件差,困难大,任务重。也许,师专的办学实践,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跋涉最为艰难。现将我感受到的师专办学过程有待立法规范和宏观指导的问题,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必须规范各级师范院校的办学性质与层次。当前,我国高校因投入不足,有些学校为求发展,不顾学校的性质,不顾学校层次,在办学中为经济利益驱动,开办了五花八门的专业。一所大学,从研究生院一直办到中专;在毫无师资和设备准备的情况下,争上时新随俗的专业,利之所在,趋之若鹜,埋下了种种隐患,瓦解了最中心的任务。这种不顾教学质量与层次的办学行为,应引起有关方面的严重关注。我校提出的办学口号:“不上攀、不旁鹜,安其位、守其责”,即不乱办学的师范性质,不乱办学的专科层次,精心营造教师的摇篮,就是对办学性质与层次的恪守。因此,在师范院校,必须限制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面向市场经济大潮,增加办学活力等等为借口,兴办大量非师范性质的专业,冲击从教的敬业精神,淡化师生的师范意识。 二、加大对师专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全国师专为解决“文革”十年中断师资培养的困境,大多在中师的基础上,仓促上马。底子薄、欠帐多。标准化建设在全国发展极不平衡,不能估计过高。应该重申国家教委关于师专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欠帐要还,不能时过境迁,不了了之。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表明,就读师范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师专要加大对学生奖助学金的投入,确保学生生活无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业优秀,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这不仅提高了生源的质量,也稳定了最急需的农村的分配去向。 三、规范学制是实现培养规格的最根本的保证。知识这一商品,是用时间这一特殊的货币交换得来的。当前全国师专存在着二年和三年两种不同的学制。师专从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后,学生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普遍下降。以我省为例:实施二年制以来,已培养了近八万名初中教师,占据了义务教育最高层次的教学岗位,现状颇堪忧虑:小鸡生小蛋、小蛋孵小鸡,每况愈下。学制缩短,实际上为基础教育做了一锅夹生饭。学制缩短的缘由,是短视的经济盘算。三年改为两年,即用培养二名学生的钱培养三名学生,正如二个馒头三人分吃,势必面黄肌瘦。学制是办学层次得以确立的生存空间,每个层次的学校都有相应的学习年限,这是教学规律使然,是长期教育实践呈示的真理。为什么唯独师专可以任意增减?我们不应以各省情况特殊为由迁就,应统一规格,规范学制。 四、目前全国师专为求与初中课程设置对口,大多地市自成体系,均呈“小而全”的格局。小树疯长,已难收拾。办学不能形成专业优势,迹近浪费。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眼全省,适当分工,合理布局,发挥各校的专业优势,真正办出专科的特色。另外,各地市均设教育学院,负责在岗教师的业务进修。其实,这项任务,只要在师专增加一点教学设施的投入,完全可以由师专承担。两处办学,重复投入,放眼全国,浪费惊人。师专与地市教育学院合并,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应早下决心,认真论证,逐步实施。当前,地方大学的兴办又起波澜,不少地市或求本地文化水平的提高,或求本地教育事业发展,或求展示领导的煌煌政绩,争办地方大学。在有些地市领导看来,盖起几幢楼房,拉来若干资助,就能办成一所大学。并且,这些地方大学大多摆开综合大学的架式,开办专业,无所不能。这股浪潮必须妥为引导,若能将这笔可贵的资金,投入当地已初具规模的师专,在已有的基础上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必将事半功倍。 五、应该说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对世界真正睁开了眼睛。初中教师应回答学生关于政治理想、专业知识、立身立德、志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问题。初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不在于本专业知识的精深,而在于知识面的宽广。在初中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是五彩缤纷的形象。因此,积极而慎重地改革师专的课程设置,极为重要。师专的课程设置脱胎于师范本科院校,衣不符体。应降低师专的知识重心,解决好理论性知识结构与应用性知识结构的关系,解决好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关系。当前,师范司试行的新教学方案,压缩专业课,体现时代性、师范性、实践性、实用性、地方性,指导思想正确。我曾借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两句诗比喻其精神。但是,必须谨慎实施,允许反复。因为,相当一批师专,对新增课程的开设,缺乏师资准备。加上在五天工作制的背景下,专业课程骤减,新增课程又不能就位,将雪上加霜,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要求。课程改革必然有一个师资准备、知识准备、课程准备、教材准备、实习基地准备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