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正在迈向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重大国策。我国已把“科教兴国”定为基本国策之一。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次把“科教兴国”和“优先发展教育”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面向21世纪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应有的地位,必须大力发展和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层次完整、学科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等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不适应,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更新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1993年2月,我国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我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和纲领。可以说从《纲要》公布的前后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除了增加投入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外,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导向,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目的。以转变教育思想、深化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等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反映了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和我国自己的特色。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导向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重视“过去”,农民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播种、收获、储藏,教育主要是总结、传授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在“工业社会”时期,人们重视“现在”,根据当今社会需要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教育在重复过去的同时,重视再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现在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时期,人们注重“未来”,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预测未来,把握趋势,教育仅靠学习过去、重复再现当今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强化“面向未来”的观念,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并且,创新逐步取代重复和再现,居主导地位。这个趋势必将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 近代高等教育自从摆脱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模式以来,可以比喻为经历了点、线、面、体和综合化的发展历程。初始时大学只是传递知识,只有教学活动培养人才;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倡导“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把高等教育由点扩展成线;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莫里尔赠地法案”和威斯康辛大学的社区服务思想等,把高等教育推向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点成面的广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来愈紧密,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走向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多样化和终身教育等立体发展的进程。现代高等教育呈现出某些明显的发展趋势,如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等。现代高等教育的这些发展趋势,对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随着时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现代高等教育打破了传统高等学校封闭的、脱离社会、脱离生产的旧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学校面向社会、社会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的办学模式。在教育目标上,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在争论和实践中得到扬弃,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得到辩证统一,一种面向21世纪以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正在形成。21世纪对大学生培养规格的要求,将更加重视由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在教学思想上,摒弃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摒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学和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将对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世纪之交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对高等教育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思想转变和观念更新。1993年初开始,国家教委高教司等单位共同组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理论研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地位作用、办学方向、发展战略、结构布局、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对外开放、党的领导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回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摒弃旧的观念,树立新的观念。其研究成果,将对我国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