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印度开启“东进”25周年,也是印度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25周年。25年来,印度东进战略的内容和目标不断拓展,莫迪上台后将原来的“东向政策”(Look East,又译“向东看”)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积极融入亚太,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印太外交,以凸显印度的地缘政治新角色,即从亚洲政治的边缘走向中心,从而在地区秩序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东向行动政策”与此前的“东向政策”究竟有哪些不同?印太外交与东进战略又是怎样的关系?本文拟通过对印度东进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战略逻辑的研究,来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为预见印度东进战略及印太外交的未来走向以及印度在地区事务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提供线索。 一、“东向政策”的提出与发展 对于印度东进元年、即“东向政策”的出台时间,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1991年,即印度总理拉奥(Narasimha Rao)就任之年;有人认为是1994年,即拉奥在新加坡发表相关讲话之年。现在则普遍将印度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的1992年作为起始之年。①在2014年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前,“东向政策”被公认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1992~2002年侧重经济外交的东盟外交阶段,2003~2013年经济与安全并重的东亚外交阶段。 (一)1992年至2002年的东盟外交。1994年印度总理拉奥在新加坡发表演讲,首次公开阐明印度要加强与其“东方邻国”的关系②,标志印度东进全面铺开。第一,修复与东盟老成员的双边关系,巩固与东盟新成员的战略合作。拉奥任内(1991~1995年)出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恢复了与东盟老成员国因冷战一度中断的高层互访和贸易联系。③冷战时期,印度就与越南、柬埔寨、老挝关系密切,随着这些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加入东盟,印度更加重视与这些国家的战略合作。1993年,印度与缅甸关系也实现正常化。1997年缅甸加入东盟后,印度在与泰国、印度尼西亚海上接壤之外,还与东盟国家拥有了陆上边界。 第二,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经贸合作是这一时期印度“东向政策”的重点。据粗略统计,印度-东盟贸易额由1993年的29亿美元增长至2001年的100亿美元,约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12%。④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是四大贸易伙伴,以2000年为例,四国在东盟与印度贸易额中占比高达94%,依次为40%、25%、17%和12%。⑤1991年前,东盟对印度投资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2002年的11年间,其对印度累计直接投资达到40亿美元,占印度这一时期所吸引外资的6.1%。⑥ 第三,逐渐融入地区合作机制。20世纪90年代前,印度对地区多边主义抱持怀疑态度,但“东向政策”显然改变了印度外交的行为方式。⑦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的“部分对话伙伴”;1995年“晋升”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1996年加入东盟地区论坛。与此同时,印度还推动建立了次区域合作机制。1997年,印度与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成立“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⑧。2000年,印度又与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成立“恒河—湄公河合作组织”。不过,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双边层面,多边外交还处在较低水平。 第四,建立和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尽管“东向政策”最初的重点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联系和机制建设,但安全合作从一开始就被提上日程,合作内容主要涉及人员培训、联合军演和海上安全等。⑨例如,马来西亚和越南军人在印度的俄制“苏霍伊”战斗机和法制“鲉鱼”级潜艇上接受培训。又如,印度与新加坡、印尼等国定期举行双边军演,并与新、马、印尼等国在安达曼海域建立了两年一度的多边海上军演机制,代号“米兰”⑩。 (二)2003年至2013年的东亚外交。2003年,时任印度外长亚什万特·辛哈(Yashwant Sinha)称“东向政策”已进入新阶段。他说:“印度‘东向政策’第一个阶段是以东盟为中心,并主要专注于贸易和投资联系。该政策新阶段的特点在于扩大了‘东方’的定义,包括从澳大利亚到东亚的广大地区,而东盟是其核心。新阶段的变化还在于从贸易扩展到更宽泛的经济和安全问题,包括联合保护海上通道的努力以及反恐上的协调行动。”(11)这表明,印度“东向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由原先的东盟外交(或东南亚外交)转化为东亚外交。第一,深化与东盟的机制性合作。2002年,印度与东盟建立年度峰会机制,这是继东盟与中日韩后的第四个“10+1”机制,标志着印度成为几乎与中日韩平行的东盟伙伴。(12)2003年,印度又与东盟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合作奠定基础。2005年,在新加坡、印尼和日本的支持和推动下,印度成为东亚峰会的创始会员国,其对东亚地区架构的参与程度明显提升。 第二,高调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一体化进程。2004年,时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主动提出地区一体化倡议,即:“亚洲经济共同体”设想,号召东盟与中、日、韩、印建立共同市场。这一时期,印度与该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印度与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分别签署互惠程度更高的“全面经济合作协定”或“全面经济伙伴协定”。2003年,印度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10月,双方首先就货物贸易达成自贸协定,并于2010年1月1日生效。2012年底,印度与东盟完成服务和投资自贸协定谈判,并于2014年9月签署该协定。截至2012年,印度与东盟的贸易额已由2001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760亿美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