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5 [文章编号]1003-8418(2017)11-0001-06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教师荣誉既是作为学术职业的大学教师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又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大学教师荣誉是对教师专业成就的肯定与认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所在,更是一所大学的荣誉体现。诚如哈佛大学老校长科南特所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1]。本文在厘清教师荣誉、荣誉感与责任感诸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大学教师荣誉制度的反思,提出有效构建大学教师荣誉制度与荣誉体系的若干思考。 一、教师荣誉、荣誉感与责任感 (一)荣誉制度与荣誉感 “荣誉”通常是一个伦理学范畴的概念,指一定阶级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2]。而这种“一定阶级”的“肯定和褒奖”,往往又是通过设立某种制度加以确定、体现和落实的,这种制度便是荣誉制度。 当一个人获得荣誉或被制度“荣誉”(“被荣誉”)时,常会有自我效能感,即产生主体荣誉感,而这种主体荣誉感的获得会对“被荣誉”的形成产生强烈的正强化效应。当然,由于“被荣誉”主体对荣誉制度的认知不同,所产生的主体荣誉感的情况往往也不一样,有些“被荣誉”所产生的主体荣誉感可能会大一些,而有些“被荣誉”所产生的主体荣誉感则相对小一些。另外,还有一些“被荣誉”可能并不产生主体荣誉感,也就是出现“有荣誉、无荣誉感”的情况。更有甚者,有时不仅“有荣誉、无荣誉感”,还可能出现“无荣誉、有怨气”的状况。如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考察,这时荣誉已改变了当初的“激励性因素”的性质,而沦为一种“保健性因素”。由此可见,如何建构适当的荣誉制度,以使之产生最大的主体荣誉感,从而对主体的“被荣誉”行为形成应有的正强化效应,对于一个社会或组织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荣誉感无疑是与其职业性质相关联的,或者说是一种职业荣誉感。具体来说,教师对自己出于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责任感而履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被荣誉”,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欣慰、自尊、荣耀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教师荣誉感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形式得以表现:一是社会舆论,即公众对教师职业应享有的荣誉感表达的观点和态度,集中体现为社会“尊师”的氛围;二是传统习俗,即教师荣誉感附着于礼仪习惯得到外显,如我国古代冬至的“释菜”古礼和现代社会中教师节的设立;三是内心信念,即教师发自内心的对本职业崇高性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自豪感。 作为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教师荣誉感源自实践基础上的个人主观内化,深受外在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可程度的影响,如教师享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氛围和教师荣誉授予活动等。教师荣誉授予活动的开展以一定的荣誉制度为保障,即荣誉授予机构对教师所做的贡献给予承认而授予相应荣誉的制度安排。 一种好的教师荣誉制度应当具有以下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功能,教师荣誉授予机构对被奖教师给予适当的职业赞赏和认同,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能激发教师内在荣誉感,形成教师个体持之以恒、自觉主动投身教育工作的内驱力。正如托克维尔所言,“荣誉,在它最受人们重视的时候,比信仰还能支配人们的意志”[3]。二是价值导向功能,除教师荣誉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尊师重教的价值彰显外,荣誉制度所肯定褒奖的教师行为,必然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要素和具有明确的价值指涉,这无疑会对教师个体和群体产生重要的价值导向。 (二)荣誉感与责任感 荣誉感与责任感有着内在的关联。所谓责任感,指的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具体来说,责任感的产生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职业岗位要求和组织确责而产生的责任感,这是在外在规约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被责任”的责任感,显然,这种责任感有某些被动的属性;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职业岗位的高度认同,从而产生对该职业岗位的高度的自豪感和强烈的归属感,由此形成的责任感,是一种责任主体内在、主动的责任感。无疑,这两种责任感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行为的影响及效果是相当不一样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里将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相提并论,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与以往只提责任感而少提荣誉感不同的是,这种“相提并论”,实质上意蕴了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两者的密切关联,尤其是教师的荣誉感对其责任感的生成、维持和强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一,教师荣誉感是其责任感发生作用的隐秘机制。教师劳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人才的培养和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由幼稚到成熟的长期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没有外界监督的、自觉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很难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其检验往往是通过日后学生走上社会后的表现。因此,从过程的自觉性和结果的长效性看,教师工作是在师德情感支配下的良心工作。实践中,教师在荣誉感的催化下往往对责任的承担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期待维持内心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