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改革历程,背后鲜明地映射着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轨迹。其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也不断面临着如何处理好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如何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妥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困境。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与全球金融体系日益紧密地相连,如何平衡好经济改革、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的轻重缓急,需要我们更加审慎地细加思量。 着眼于此,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背景为轴,回顾总结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我们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构成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两个分界点:1997年之前,遵循经济转轨的需要,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渐搭建成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金融改革也以此为契机走上了周小川行长所言“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改革在稳增长的内在诉求下推进缓慢,而金融改革却因利率市场化闸门的开启而大踏步地向前,但也逐渐埋下了当前种种金融乱象的根源。 第二部分,从当前金融改革中热议的“金融去杠杆”出发,剖析表象背后的根源。我们认为,当前加强金融监管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但试图以此纠正2009年以来金融杠杆上升、2015年以来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难免流于表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体经济杠杆率快速攀升,而金融杠杆的上升、种种金融乱象的滋生都发生在此背景下,并非偶然。上述问题外化地集聚于金融体系,内里实则是实体经济的增长矛盾。因此,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有赖于金融监管的适时跟进,有赖于经济发展的理念更新,更有赖于经济改革的实质提速。 第三部分,以开放视角审视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在经典的“三元悖论”理论框架下,一国要保有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在固定汇率制与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做出取舍。这就需要我们在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次序上,做出更加审慎的权衡取舍。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应对和处理“外部失衡”的经验,以及19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所留下的深刻教训,我们认为,“经济改革—金融改革—金融开放”由急到缓地协同推进,是中国身处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金融市场化尚未全然理顺的改革阶段,更加理性与稳妥的选择。 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的相伴相生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界点,中国金融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金融改革主要侧重于金融市场的转轨,初步搭建起了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市场框架。第二阶段,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构建起了规范统一的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并开始着意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第三阶段,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加速和收尾阶段,金融市场不断丰富、多元和开放,货币政策框架开启由量到价的转型。 (一)第一阶段:金融市场框架初具雏形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服务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金融体系中只有一家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负责宏观平衡,又提供存贷业务,并实行“统存统贷”的信贷计划管理。正如邓小平所言,过去的银行不是真正的银行,是会计出纳,是货币发行公司。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自此开启了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金融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到市场的转轨,中国的金融改革也相应以市场化转轨为主线推进。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中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探索和摇摆期,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是计划与市场的“双轨制”运行:对经济的存量保留计划经济手段,而对增量部分引入市场定价。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引进了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先后建立或恢复建立了工、建、中、农四大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剥离了人民银行的商业性金融业务,构建起了国际通行的“双层银行体系”。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至此,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拉开大幕。与此相应地,中国金融体系也开始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是剥离了四大国有银行的政策性服务功能,改为由新成立的三大政策性银行负担;同时四大行不再按专业领域划分业务,开始成为相互进行市场竞争的主体。① 具体地,1980年代,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央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大央行”分解为两层银行体系,即专职于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央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此次剥离不仅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赋予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自身业务的独立性。但是这次分解实质上还是一次不彻底的分解,因为分离的银行体系并未打破“银政不分”的局面,四大国有银行仍然倾向于向各自兴办的实体领域注资。直到1994年,中央决定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以剥离四大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正本清源,实现“银政分离”,从而更好地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转轨。 此外,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进行资金配置的场所,“空有主体而没有市场”很容易造成金融秩序混乱,触发金融风险。因此,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层次丰富的市场体系一直是金融改革的目标。针对当时银行间违规拆借严重的问题,1993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整顿清理违章拆借,已拆出的资金要限期收回,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此外,1990年底,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