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实力和潜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做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迈进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行列,但离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强国还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如何优化结构成为时代命题。 一、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求高等教育结构改革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投资步伐放缓、贸易增长疲弱、生产率增长缓慢、债务水平偏高。各个国家都极力地推动本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以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抢占知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制高点。经济转型升级并非“一扭即转”,而是需要技术、发展方式、人力资源等因素合力作用。高等教育机构是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所需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结构改革有助于提供智力支撑、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要素整合,以及联通全球经济。 (一)经济发展从“靠资本”向“靠人才”转型:高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撑 “依托资本换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向高端转型既期待更加和谐的发展方式,也需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效益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从世界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供给的主渠道,对本国的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美国强大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离不开其坚实的高等教育实力。20世纪初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既重视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延揽与培养拔尖人才,又重视高等教育普及,形成了高等教育基础厚实、高峰凸显的良好格局。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方面,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0年就达到了68.1%,到2011年时已经达到96.3%。[1]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发展及时提供了市场所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中国近十几年来经济的腾飞,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培养了大量且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也密不可分。但是,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在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上仍然有较大上升空间。如,我国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学科与人才不足;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仍不及美国2000年水平的三分之二。 (二)经济发展从“靠资源”向“靠创新”转型:高等教育激发创新活力 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通过改进生产制造方法,运用新兴材料,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与知识含量。我国产业发展需要从大规模依赖消耗资源换取GDP增长的恶性循环中脱离,转向依靠知识与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高校是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转化的主体,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近年来中国高校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数据分析来看,高校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比例略呈逐年上升之势,2016年所占比例高达77.8%。其中,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比例为66.7%,象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比例分别为80.9%和80.3%。[2]毋庸置疑,高校通过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转型进程。 (三)经济发展从“人口红利”向“全要素”转型:高等教育提高生产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而知识累积、教育与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足。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开始弱化,依靠技术进步形成“技术红利”的需求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07-2012年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为每年9.5%,而自2012年起这一数据便开始持续下降。[3]当前,经济增长需要转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与技术进步有关的生产率基础上。[4]全要素不仅仅是指科技进步,还包括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国家治理结构与政府职能转变等难以衡量的因素。提高这些因素带来的效率提升及其所产生的额外经济增长,是供给侧有效改革的核心。 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向全要素方向推进转型升级中,高等教育能够提升全要素内容中最为关键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等教育通过提供优质教育,改造劳动力增量改为改造劳动力存量,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促成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 (四)经济发展从“扩内需”向“拓全球”转型:高等教育联通全球经济 中国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并越来越深地卷入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实施,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共同体并不断提升自身在世界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