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中国环境社会学的两大危机 近20年来,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茁壮成长并快速行进(顾金土等,2011;洪大用,2014;洪大用、龚文娟,2015),但学科日趋繁荣背后却隐藏了与主流社会学渐行渐远的危机,二者间存在理论对话明显不足的问题。一个稍显感性的认识是,作为社会学子学科,目前国内环境社会学从母学科的新进展中可汲取的理论资源仍相当有限。此外,尽管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数量自新世纪以来一直在增长,一些学者也开始着手建构环境社会学的本土理论体系,但这些研究成果总体上却似乎很少获得主流社会学和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的青睐或认可。结果是,国内主流社会学界目前普遍缺乏环境关怀,前沿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与环境社会学研究严重脱节,环境社会学者亦很难为社会学母学科的知识积累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环境社会学正面临的另一层学科危机来自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人类社会最显著的变迁之一,同时它也是社会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紧密的过程,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类主体性等诸个社会维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还波及生态环境,且目前看来并不乐观。研究表明,全球化的环境影响既可以从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中观察到,也表现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等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过程不断加剧(例如,Buttel & Taylor,1992;Yearly,1996)。但是,目前国内环境社会学界对环境问题的主流解释主要是在沿用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表征的前全球化理论框架,对全球化驱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变化和环境影响关注相对较少,整体上看尚缺乏合适的理论工具来拆解全球化新提出的环境命题。 概括起来,当前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危机分别可以表述为两个问题:一是环境社会学和主流社会学的交集在哪里?二是应当从什么理论角度来认识全球化的环境影响?在国内环境社会学关于以上问题尚未得出明确答案的情况下,本文将目光转向西方环境社会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视角——环境流动理论范式。21世纪初,以赫特·斯巴哈伦(Gert Spaargaren)、亚瑟·摩尔(Arthur Mol)、弗雷德里克·巴特尔(Frederick Buttel)等为首的一批西方环境社会学家通过借鉴曼纽尔·卡斯特(Mannuel Castells)和约翰·厄里(John Urry)两位全球化理论家的主要观点,重新诠释了生态学和经典环境社会学理论中物质性流动的概念,对全球化时代的环境与社会关系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论述,提出了以“环境流动”(environmental flows)作为核心分析概念的一个新型环境社会学理论范式。 正如本文接下来所要呈现的那样,环境流动范式的兴起是国外环境社会学家将主流社会学的最新进展应用于环境问题研究的一次成功尝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全球化时代环境变化的社会学角度。遗憾的是,中国环境社会学界彼时并未能直接参与到该理论范式的建构工作中,笔者掌握的国内文献迄今对这方面的全面介绍也还较少。本文写作的目的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需要澄清的是,本文并不认同环境流动范式这样一个外来的理论框架能够完全化解国内环境社会学目前所面临的危机,但它至少提供了一条具有借鉴价值的新思路。通过本文介绍,希望能够增进国内学者对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相关研究兴趣,以探寻化解国内环境社会学危机的出路。同时,也期望更多的国内学者就相关课题与国外学者开展对话与合作,共同迎接全球化的环境挑战。 二、环境流动:一个再发现的概念 (一)什么是环境流动? “流动”一词,无论对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而言应该都不陌生。①尽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研究流动现象,它们关注的却是流动的不同维度。大体上,自然科学研究关注流动的物质性(materiality),即构成自然世界各种物质要素或物理客体的流动。相较之下,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的则是流动的社会性(sociality),即研究具有经济、权力、身份、文化或符号等社会属性的那些流动,如以居住地变更为表征的人口流动、社会位置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情感的流动,等等。对于同一流动现象的观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比如,社会科学家通常关注礼物交换仪式中传递的情感流动,自然科学家的眼中可能只看到构成礼物的某类或某组物质在移动。但正如社会世界里的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物质性和社会性之间的界限也并不总是绝对清晰。这首先是因为社会生活中大多数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社会性流动往往是建立在物质性流动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物质性流动除了会受到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等自然因素影响,还会受到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世界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反作用。以自然界水的流动为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会直接影响某条河流的径流量,而人工开辟的河道也会影响水的流向。正是出于对影响物质性流动之社会因素的关注,斯巴哈伦、摩尔和巴特尔等(Spaargaren,Mol,& Buttel,2006)西方环境社会学家于21世纪初正式提出了“环境流动”的分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