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不仅导出了互联网研究的许多技术科学,而且导出了互联网研究的多门社会科学。在技术学科中,有网络技术学、网络工程学、网络空间安全学、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在社会科学中,则有网络社会学、网络人类学、网络经济学、网络政治学、网络文化学、网络心理学、网络行为学、网络传播学、网络教育学等。单从社会学科领域来讲,目前已开始形成一个互联网社会学科的“大家庭”,并且还在不断地繁衍、培育或接纳新的成员,以使社会学科这一“大家庭”变成更大的“网氏家族”,形成更大的“网学门第”。网络人口学即这样一个学科,虽然它才露尖角,但已跃跃欲试,是有待接纳或正待培育的一个“网氏家族”成员。按照网络社会构成要素的观点,网络社会不仅要有网络空间或网络平台,而且要有网络人口或网民(谢俊贵,2010)。根据当前网络人口快速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网络人口学成为“网氏家族”重要一员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所谓网络人口学(Cyber-Demography)也称为互联网人口学,是一门以网络人口或互联网人口(俗称“网民”)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学原理与方法,集中研究网络人口发展,网络人口与网络社会、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等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数量关系以及现实应用的科学。网络人口学是在互联网推向社会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网络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诸多网络人口议题的浮现而逐步受到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国内外对于网络人口学这门学科也已做了初步的探讨,尤其对网络人口(网民)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网络人口学这门新学科的大致轮廓,显露出渐次明晰的研究范域,取得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回顾与梳理与网络人口学研究有关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讨论网络人口学、建设网络人口学,并将网络人口学积极引向“网学门第”,推向应用领域,显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国外,网络人口学研究受到非常重视。2000年12月,美国便发布了以《调查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为题的美国互联网年度调查报告(卜卫、郭良,2005),其中对网络人口(互联网用户)进行了相应的数量分析。另外,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互联网人口的重视明显出众,它专门设立了互联网和美国生活项目,开展原创性研究。皮尤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仍然有15%的成年人没有使用互联网。皮尤中心的分析表明,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不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数量,其中包括年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种族/族裔和社区类型等因素。其中,老年人是最有可能不使用互联网的人群。调查数据显示,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当中,有40%的老年人不上网(Cnbeta,2015)。Miniwatts Marketing Group则建立了专门的“Internet World Stats”(互联网世界统计)网站(郑国玉、唐代虎,2012),专门发布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数据,包括互联网人口数据,该网站所设置的第一个栏目就是“互联网用户统计与人口统计学”。英国牛津大学成立有互联网研究中心,并从2003年开始发布互联网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涉及互联网用户、非用户人口学范畴的规模、结构和行为特征等内容(Dutton,etc,2008:17-59)。 在国内,对网络人口的研究较早就已起步。在网络人口统计分析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从1997年开始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已发布40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卫、郭良(2005)2000年底开始对“互联网在中国五城市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做调研,发布了调研报告。另外,百度、QQ等网络运营商根据互联网即时数据对网络人口的地域分布以及现实中的人口迁移进行了分析。在网络人口学术研究方面,马思宇(2000)简要分析了我国网络人口的现状与发展特征。黄育馥、刘霓(2002)对e时代的女性进行了专题研究。陈郁清、俞立平(2009)开展了中国网民增长与网站发展的优先度研究。孙中伟等(2015)分析了世界互联网网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更可喜的事情是,青年学者邓志强等(2013)提出建立网络人口学的问题,他从空间转向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场域的人口研究及其网络人口学建立的可能性,认为网络人口学就是指运用人口学的原理分析网络空间中的“网络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对人口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人口学或网络人口研究已经在国际国内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具体开展了相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然而,国内外的网络人口学研究目前仍然在社会学科的学术边缘徘徊,这可能是一种学术的静待,也可能是一种权威的观望,还可能是一种整体蓄能待发的过程。然而,2017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告诉我们,中国网络人口截至2017年6月,其规模已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一信息无疑对中国学术界很有激励作用。中国是现实中和网络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之大的网络人口规模乃是一种可用资源、一批优质财富,绝不可轻易忽视或漠视。开发利用得当,显然是一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不去开发利用或开发利用不当,显然是一种对新的人口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人口群体,单纯从互联网用户或网民的角度来思考已不足以说明问题,必须引入网络人口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网络人口学,运用人口学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网络人口学的中国需要 中国为何需要网络人口学?这个问题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指或许用一两句话就可以道出;说它复杂,显然是用一两句话事实上讲不明白,需要讨论,需要论证。不管简单地说还是复杂来说,这个问题都必须说。原因是,建立一门新的学科,都必须仔细倾听实践的呼声。在中国,当然就要仔细倾听中国的呼声,包括领导的期望和群众的呼声。一些年来,我国领导者在许多正式场合都谈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2014)。另据笔者的调研,广大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同样抱以极大期待,深深赞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强国思想和网络强国战略。网络强国要强什么,当然一是要强网络平台,二是要强网络人口,三是要强网络治理,等等。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含义来深入理解,网络时代的中国为什么需要建立网络人口学,这个问题显然就不难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