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小说是伴随新传播方式出现的新品种,它借助报纸的每日大范围的发行,造就了庞大的读者群,而它的形态变化发展又受到读者群的约束。短篇须短小精干,中长篇作品须适合逐日连载,题材内容须俯就读者情绪、爱好的即时性波动。多家日报每日要推出一、二种小说,极大的需求量得有可观的作者队伍为支撑;新的传播方式使读者与编者、作者的沟通也出现了从所未有的频繁且直接的新态势,于是日报小说在创作手段、素材选择与组合以及与读者沟通等方面都形成自己的特点。 近代日报小说数量与地域分布可由下表显示①:
就目前所知,日报小说占了近代小说总数的将近一半。近代小说在最后十年爆炸式增长,日报小说繁盛是重要原因,新发表模式的建立、职业作家队伍的形成、创作风格的流行、读者与作者与报社互动的频繁等,都与此有密切关系。日报小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那些作品分布于各地近百家日报且现又分藏于各家图书馆的零散状态,迟缓了相关研究。本文根据多年积累的资料,梳理与分析日报小说从产生到逐步繁盛的过程及动因,探讨其间的重要现象,并对它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作归纳和总结。 一、新传播方式的产生与读者的接受 《申报》是首开先河者,它创刊三周便开始刊载小说,表明设立小说栏目是预定计划。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五日至十八日连载《谈瀛小录》,写某宁波人在海南岛附近遭遇飓风,最后漂到了小人国。该作是《格列佛游记》部分内容的节译,但未署作者,也未说明此作是外国小说的改编,其按语云:“昨有友人送一稿至本馆,所传之事最为新异,但其书为何人之笔,其事为何时之事,则友人均未周知。盖从一旧族书籍中检出,观其纸墨霉败,几三百余年物也。今节改录之以广异闻云尔。”②编者故弄玄虚,或是想避免翻译小说初引入时读者可能产生的隔阂感。此篇连载并不完整,十八日之篇末云“容俟下期续布”,但未见后续,可能读者的反应并不如意。四月二十二日刊载的《一睡七十年》是欧文小说的改编,仍未署名与不作说明,并同样加上误导性按语:“昔陈抟善睡,每睡必数百年或千年不等。又王质入山樵采,遇二人对弈,观之忘返。洎终局,而所执之斧柯已烂。此皆言神仙之事,语殊荒诞不可考。兹有友人谈及一事,似与此二事相类,不知其真伪,亦不知为何时事也。”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十日连载编译自马里亚特小说的《乃苏国把沙官奇闻》,篇中既云“回鹘”,又云“出师青海”,仍在引导产生这是中国小说的错觉,而篇末又强调“记其事以广异闻”③。三篇小说的刊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编者故意抹去作品的一些外来痕迹,引导读者产生本土作品的错觉。这是顾忌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有意修饰处理以尽可能减少传播时的障碍,但作品整体框架无法变动,使中国读者不习惯的异味无法全数消除。二是为引起读者的兴趣,刊载时都突出作品的“异”。中国小说创作中确有重视“异”的主张,但须得服从劝善惩恶的主旨,《申报》只突出“异”,与其时占主流地位的以资劝惩的小说观并不相符。此外,作品稍长就得连载,人们对每天只能读一段的新阅读方式也无法适应。刊载小说是为了提升人们读报兴趣,从而扩大报纸销售,《申报》此后停止了小说刊载,意味着它的初衷未能实现。 然而此举的开创性意义却不可忽视。运用新传播方式的大门业已打开,其潜在意义是发行量巨大的报纸可使小说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迅速增加,而以先进的印刷设备与技术刊印小说,拥有快捷、便利与价廉的绝对优势,翻译小说进入阅读领域,也同样代表了发展大趋势,只是此时条件尚不成熟而已。申报馆在失利后随即改变策略,以先进的印刷手段出版中国传统小说单行本并大获成功,从此这成为它的重要业务之一。成功的奥秘在于传统小说深受读者喜爱,而先进的印刷手段则保证了价廉物美的优势。申报馆此后35年里不再推出报载小说,但它发明的“新瓶装旧酒”模式,为日报小说重新起步提供了启示。 日报小说重又出现是十年之后。光绪八年,新创办的《沪报》(后曾改名《字林沪报》)开始连载《野叟曝言》,又一次让读者面对小说的新传播方式。决定者是华人主笔蔡尔康,他曾供职申报馆,转入沪报馆时带去了申报馆寻觅多年而获得的《野叟曝言》,他还对书中脱落之处作了增字补句的处理,《沪报》刊载小说其实与《申报》有着不小的关系。不过,《沪报》连载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小说,它半年前刚由毗陵汇珍楼刊行,售价为“白纸者价洋七元五角,竹纸者六元正”④,大多数读者都难以承受,而《沪报》每日以书页型排印两页,“不过一年,可窥全豹”⑤,到时还可装订成册,相对单行本不知便宜了多少。沪报馆的设计大获成功,不仅“购者踵趾相接”,后来还不断有新的购阅者要求补购先前的报纸,几次重印仍供不应求,直到五个月后还是“追补者尚复纷纷不绝”,他们也不在乎“每张大钱四十文”的价格⑥。沪报馆甚至还想出回购的办法,以解决读者需求:“诸君如有愿将前买之报未曾墨污、裁割者,缴还本报,每张给大钱十文。”⑦ 《沪报》的成功意味着小说新传播方式已为读者接受,它须与读者阅读习惯相协调,此当是蔡尔康对十年前《申报》失利的总结。突兀地推出外国小说,自然会遭到读者习惯性的拒绝,《沪报》刊载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减少了新传播方式与阅读习惯磨合时的障碍,这其实也是申报馆以“新瓶装旧酒”方式刊印传统小说单行本经验的移用。同时,在经济上要使读者感到易于接受。小说随报刊载,无需另外付费,故而沪报馆“既较坊间售买不全书本为廉,且更得阅各处新闻,实属一举两得”的宣传确能打动读者⑧。受连载成功的鼓舞,《沪报》后来又先后连载了《七侠五义》、《蜃楼外史》、《异迹仙踪》等作,小说成其必有栏目。蔡尔康为《沪报》赢得了好开端,同时也为日报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当得起“恂当日报界之人杰哉”的赞誉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