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接受状况,2013年4-5月,山东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在全国高等院校范围内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长安大学、长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18所高校的在校本科学生,年级为2009、2010、2011和2012级,所属专业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学科门类。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711份,有效问卷1676份。鉴于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调查特将鲁迅的接受状况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即是针对该部分的调查结果及其反映的问题所作的总体描述和初步分析。 一、鲁迅作品的阅读状况 1.除教材外,你还通过何种渠道阅读过鲁迅作品? 相关调查显示,中学语文教材在鲁迅作品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几乎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多数中学生都是经由该渠道首次进入鲁迅的思想艺术世界的。①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自由阅读的时间更为充裕,从理论上讲阅读视野、阅读层次也有较大幅度的拓展和提高。但如果将问题置于“多媒体时代”和“信息过剩”的现实背景之下,是否还能作如是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鲁迅作品的各种选本”是除教材以外大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首要来源(65.7%),以下依次为“鲁迅全集”(36.2%)、“网络”(28.5%)、“电影电视”(28.1%)。目前图书市场上鲁迅作品选本种类繁多,小说、散文、杂文精选集尤为常见,具有容量适中、图文并茂、阅读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如选收篇目未必精当,题解注释付之阙如,排印配图多有讹误,等等。这类选本虽在准确把握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但必须承认,在文学阅读日陷低迷的当下社会,其普及传播经典之功也是不可埋没的。《鲁迅全集》的选择比率位居第二,这个结果让人略感意外之余生出几分欣慰,看来皇皇18卷本《鲁迅全集》并未令青年学子们望而却步,这或可说明90后大学生在人文求知欲相对衰退的情况下并未全面滑坡。但经交叉分析却发现,这一结果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专业差异,比如文史类专业的被调查者由于课业之需,选择《鲁迅全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中文专业达56.1%,历史学专业为50.0%,其他专业多在30%左右。令人费解的是,在网络如此普及的社会条件下,为何经由网络渠道阅读鲁迅作品的比例如此之低?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本次调查未注明《鲁迅全集》为纸本书籍,导致选项内涵互有交叉,部分习惯在线阅读的被调查者误勾选项;二是网络作为综合性媒体,其娱乐交际功能对文学阅读构成了挤压。 2.你是否产生过系统阅读鲁迅著作的想法? 经过中学阶段的阅读,大学生对鲁迅作品的了解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考虑到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实用主义色彩,那么大学阶段的自由阅读就尤显重要,因为从中能够大致窥见较为真实的阅读兴趣和传播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系统阅读鲁迅著作的意义,表示“有过”或“以后大概会”这类想法的被调查者累计达到81.2%,其中表示“已经或正在”实现这一想法的被调查者达16.6%。后一类被调查者虽体现出一定的专业特性,如比例最高的仍为中文专业,达32.7%,但与其他专业的差距并不太大,如排在第2-4位的农学、法学、历史学类专业也分别达到20%以上的比例。仅有16.1%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没想过,估计将来也不会”。 鲁迅作品尽管不再作为学习和考试的主要内容(中文专业除外),但它在多数90后大学生心目中依然享有非同一般的地位,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系统阅读鲁迅作品的夙愿无缘得偿?除主观方面的原因,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无孔不入的娱乐文化……凡此种种都对经典的自由阅读构成了严峻挑战。 3.在鲁迅作品中,你比较喜欢的是哪几种体裁? 个体对事物的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构成的,三者虽彼此关联但又时有冲突。或许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认知层面意识到鲁迅作品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不排除因主流话语的熏染或基于角色身份的考量而形成的从众心态,但落实到情感和行为层面,则很有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状况。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测知被调查者实际阅读鲁迅作品的效果。 对鲁迅作品体裁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一定的年龄特征和亚文化氛围相适应,同时也关系到对鲁迅思想艺术世界的理解向度和层次。调查结果显示,比较受被调查者喜爱的鲁迅作品体裁依次是小说(78.2%)、杂文(56.5%)和散文(30.9%),其余体裁的受喜爱度均不足10%。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杂文与散文的受喜爱度相差竟达20多个百分点。应该说,这一结果与被调查者所接受的文学教育构成了某种错位关系,他们在中学阶段接触最多的是鲁迅的散文和小说,而对鲁迅杂文相对陌生。以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2004年版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例,列入必修范围的鲁迅作品共计10篇,其中散文5篇,小说4篇,杂文1篇。②鲁迅小说高居榜首无疑是在情理之中,而鲁迅杂文达到如此高的比例且与散文相去悬殊却在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