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编辑整理的《写给巴金》一书,是近年来巴金文学史料整理的重要收获。此书收录了巴金先生收藏的友人书信216通,包括叶圣陶、茅盾、曹靖华、郑振铎、老舍、夏衍、凌叔华、胡风、丁玲、沙汀、黎烈文、冯至、臧克家、李广田、李健吾、赵树理、蔡楚生、陈白尘、曹禺、唐弢、何其芳、张光年、王西彦、苏金伞、焦菊隐、杨朔、草明、刘白羽、田间、萧乾等人。这不仅是巴金文人交往圈的印证材料,而且对现代文人、当代文人的人际交往细节都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思考。因里面有几通信的写作时间无法确认,编者以“××”代替,比如老舍先生的两通便条信,就是用这种方式标注写作时间的:“××0610”、“××××××”。①第一通便条信也收录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信函卷第1辑》,不过在信件内容的编排上,它与《写给巴金》书中是有差别的。本文选取老舍给巴金的第一通便条信进行考释,试图把这通便条信的写作时间考订出来。这一方面是为当前巴金年谱修订提供准确信息,更重要的是为老舍、赵树理、梅兰芳、李伯钊、王瑶卿等人的年谱修订与补正提供新的注脚。 这里,我们先抄录第一通便条信,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信函卷第1辑》为底本: 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请您吃烤鸭,有梅博士及王瑶卿老人等,务请赏光!祝安! 弟 舍 六月十日 亚平 李伯钊
(老舍等致巴金便条信原件) 《写给巴金》一书的书信整理者在这通便条信上做了注释,写的是“此简与下信均为便条,写作时间应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同时做的注释还有“梅博士”,指“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同时,整理者在辨识中错误地把“亚平”认作“立平”。那么,这通便条信的写作时间至少可以从三个点来进行考察:1.巴金的行踪线索;2.梅博士的行踪线索;3.王瑶卿老人的行踪线索。而便条中出现的“李伯钊”也是关键人物,她是杨尚昆的夫人。老舍和李伯钊的“交集”的建立是在人民共和国成立、老舍回国之后。之前,他们不可能有直接的交往,毕竟李伯钊的主要生活和活动的区域在延安边区及北方解放区,而1946年之后老舍就到美国去了。其实,这通便条信有两个至为重要的“关键点”框定了信的大体写作时间,那就是:老舍回国的时间和王瑶卿老人去世的时间。 据查,老舍回国的时间为1949年12月12日,《老舍年谱》有这样的文字记载: (1949年)12月12日 在天津稍停两天之后即与天津告别。据老舍自述:“没能细看天津,一来是腿不能走,二来是急于上北京。但是,在短短的两天里,我已感觉到天津已非旧时的天津;因为中国已非旧时的中国。” 同日,返回离别了14年的故乡北京,并赠老友楼适夷礼物。据楼适夷云:“当我去迎接他时,他把一本我托他购买的《罗丹雕塑图册》,亲笔题词作为礼物送给了我。遗憾的是这珍藏了20年的宝贵的礼物,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把它失掉了,但失不掉的,却是永留心中的厚谊”。② 从年谱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做出推断:这通便条信的写作时间应该在1950年1月之后。而前面提及的“李伯钊”,则是老舍融入新中国文坛及北京文艺界后的事情。李伯钊是北京市文艺界在建立初期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人,她的日记中保存了1950年1月1日至5月17日的相关活动,这些日记被冠名为“最艰难的工作岗位”。她日记中记录的与老舍的初次见面时间就是1950年1月4日:“下午二时,文艺界在北京饭店团拜,欢迎老舍先生。老舍即席唱太平歌词,予倩、田汉、曹禺唱京戏。欧阳予倩的嗓子象十六七岁的姑娘。六时在文教局吃饭。”③这里的“文艺界”,其实指的是全国文联。这天,全国文联新年联欢并欢迎老舍回国的活动在北京饭店举行,《人民日报》的报道文字刚好与李伯钊的日记、老舍的日记④形成对应: 到茅盾、周扬、老舍、田汉、洪深、曹禺、赵树理、冯乃超、叶圣陶、欧阳予倩、艾青、连阔如等七十余人。茅盾简短致词后,老舍报告归国感想并谈及美国文艺界目前堕落腐败的情况。他表示这次能回到北京和祖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相聚,非常欢喜。他谈到美国目前无论文学、戏剧、音乐等各种艺术都和金钱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几乎完全成为帮助资本家麻醉群众的工具,与人民大众完全脱离。随后,田汉、冯乃超、周扬分别讲话。周扬说:老舍的回国将有助于中国文艺的通俗化运动。联欢时老舍唱了他到北京后刚写好的一段太平歌词:“过新年”。会后,并集体观影。⑤ 王瑶卿老人原名王瑞臻,又名瑶青,字稚庭,江苏清江人。他生于北平宛平县,是著名的京戏表演艺术家和革新家。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聘为名誉教授,并于1950年5月当选为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1953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⑥老人的出生年份为1881年,去世的时间为1954年6月3日。《人民日报》为他的去世,曾以“新华社”的名义发过一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