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7)09-0003-10 2002-2006年开展的欧洲大学“质量文化工程”(The Quality Culture Project)以及随后的“调查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文化”(Examining Quality Culture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简称EQC)工程强调内部质量保证及文化的重要性,被认为是促进欧洲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持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质就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质量建设除了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外,更要重视培育大学内部的质量意识,形成上下一致的质量文化,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一、欧洲大学“质量文化工程”的缘起 2002年起,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简称EUA)为支持其成员改进机构内部质量文化,实施了为期4年的“质量文化工程”。该工程主要由苏格拉底计划(the Socrates Programme)提供资金资助,其他组织如开放社会基金(the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挪威国际大学合作中心(the Norweg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operation)和瑞士联邦(the Swiss Confederation)等来资助苏格拉底计划以外的大学机构。该工程一共实施了三轮,先后有来自36个欧洲国家的134所高校参与,被分成18个联络组(networks),共同商讨如何嵌入质量文化,并在具体的主题领域内形成行动计划。该工程的实施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培育内部质量文化的需求意识,促进内部质量管理的引入,以改善质量水平;二是确保在质量文化方面现存最佳范例的广泛传播;三是帮助大学建设性地处理质量保障的外部程序;四是通过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来推动博洛尼亚进程。[1]欧洲大学的“质量文化工程”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追求,是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所致。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的大学面临着紧缩的教育财政、多样化的质量需求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等诸多压力。政府对高校的资助滞胀或减少,大学必须考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积极寻求外部资助,这也意味着大学需要面对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问责。而随着知识社会的演进,本地区、国家甚至整个欧洲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和期望都有所提高,大学在面对多样化的质量需求时必须更加主动,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学生和员工的跨国流动以及跨界合作变得频繁,高等教育机构不再是“安全的本土卖方市场”,开始面对来自国外高校的竞争。 为了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欧洲高等教育组织和机构进行了一系列努力。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系统成为博洛尼亚进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例证,欧洲质量保证系统共享一些重要的程序要素:内部自我评估、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参观、外部评价以及公开报告。[2]通过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推动学位的互认与可比性,促进学生的流动,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学习、研究保证措施和建议,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实现区域以及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各成员国达成了基本共识:质量保证是重要的,而共同的理解、政策和质量保证文化则是必需的。[3] 从内部环境看,大学的自主权(autonomy)、效能(effectiveness)及透明度(transparency)被认为是质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4]自主权是内部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各种质量监控活动若要有实质性意义,必须保证大学在内部事务处理方面的自主性。大学对质量的追求不只是应付外部问责,更是其发展和追求卓越的需要。充分的自主权可以保证质量反馈能在大学战略规划中体现出来,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大学作为一个正式组织,同样追求效能,体现于大学要考察本机构的内外部治理状况,自主地提出最优决策,考虑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有效的行政结构并形成一套有益的内外部沟通策略。大学的透明度与问责有关,大学需要提升自身的透明度来回应外部质量保证组织及公众的问责。透明度意味着大学要信息公开,使其运行状况呈现于公众视野下,透明度使得大学必须审视自身办学,竭尽所能提高办学质量、赢得声誉。 大学自主权、效能与透明度三者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大学要保证自身的自主权,必须要提高教育服务效能,并在内部质量管理及事务方面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外部机构只需采取审核评估而不是直接的、侵入式的方式来评价内部质量流程的稳定性及嵌入情况,这既能给大学带来适当的约束及压力,又能给大学足够的自主权去审视自身的发展,提升机构的质量意识,形成一种内部质量文化。一旦机构及内部员工对于质量的需要有觉醒,便会自动转化为对质量的自觉追求,主动地、周期性地审查专业发展情况及各项教育活动。良好的内部质量文化让大学成员将质量提升视为一种个人承诺,从而形成一种群体性的质量向心力,最终提升机构的效能。 从话语权上看,外部质量保障是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耳提面命,而通过内部质量文化的影响来获得持续质量改进是高等教育机构内在的品质追求。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文化建设是要在机构上下形成以质量为核心追求的普遍意识,建立质量的共同价值观,每个人都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