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颁布,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建设与改革任务。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明确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和管理与组织实施。2017年4月,“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对遴选标准进行了审议。《方案》与《办法》是在国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先后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基础之上的完善与深化,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关键在于大学认真抓好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在教育观念和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一、教育观念与目标定位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新教育观念是重要先导。一是要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节奏)协调发展。三是要重建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重构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发展规律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四是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养成。学校定位既要具有一流意识,又要坚持实事求是。要瞄准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定位、各安其位、特色发展、多样化探索,切忌盲目攀比、同质化发展。发展目标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反映学校对于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的适切性,符合教学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并考虑到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做到内涵清晰、表述准确、体现特色,在校内形成高度共识,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二、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一流本科教育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彰显学校优势特色的原则,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学校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明确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角度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其次,加强专业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专业体系,完善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重视专业内涵的调整。第三,优化课程体系,重视能力培养。从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角度,平衡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夯实学科基础与加强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兼顾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第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个性化、多样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研讨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探究式学习方式。第五,加强教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树立精品意识,抓好课程和教材建设,重视实验室、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第六,加强大学内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优化指标体系,改善评价方式,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机制,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资源使用效益的考评,提高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具备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如年龄、学科、职称、学历、学缘、地缘结构,以及专兼职和“双师型”教师结构等;要关注新挑战,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坚持学术规范,教学科研相长,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形成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倡导精干、高效、专业、敬业,不断增强管理人员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并通过系统培训和问题研究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在物质资源建设方面,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建立规范的财经、资产管理制度,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包括办学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添置、仪器设备更新、后勤管理服务,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等。 四、国际视野与交流合作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其基本特征是师生资源和教学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跨地区流动,以及现代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跨国传播与融合。要抓住机遇,科学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弘扬本国高等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培养国际化人才,产出国际水平研究成果,既要体现“世界标准”,还要坚持“中国特色”。双向互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生命力所在,在鼓励我国高校师生多种形式“走出去”的同时,要吸引更多外国学生到中国高校学习,引进更多国际人才到中国高校任教;在鼓励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要推进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拓展,在境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五、治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科学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制度保证。一是完善大学领导体制,这与政府治理、大学内部权力格局和学术生态密切相关,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实现校务公开和信息透明,落实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社会知情权和公众问责权。三是协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优化大学组织结构,调整学术和行政治理结构,改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效能。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包括人事聘任和考核制度、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学科和科研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常态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