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7)09-0022-07 “相似”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哲学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中主要是在“相似性联想”的标题下作为被动综合分析的重要课题而得到处理的。在其晚期现象学中,胡塞尔也在主动综合的层次上讨论相似问题,这个层次的相似问题可称为“相似化统觉”。 按照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观点,在发生构造的秩序上,先是被动综合,然后是在其基础上的主动综合,这种秩序表现为时间性的发生过程。与此相应,作为被动综合之功能的相似性联想与作为主动综合之功能的相似化统觉,也可以说是时间性的发生过程的两个阶段。胡塞尔这种关于发生构造的秩序的观点本身包含着一些混淆。笔者将在详细讨论相似性联想和相似化统觉的构造功能的基础上(第一、第二节),阐明必须区分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两种不同思路,并且指出相似性(
)和相似化(Ver
hnlichung)不是同一个相似问题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而应当是不同思路中的两个问题(第三节)。 一、被动综合领域中的相似性联想 胡塞尔处理相似问题的大框架是发生现象学。在胡塞尔看来,发生构造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被动综合和主动综合,从构造发生的时间顺序上说,先是被动综合,然后是被动综合基础上的主动综合。但这并不是说,这两种综合是截然分开的。相反,在发生的较高阶段,被动综合中常常包含着主动综合,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又区分了原被动综合(不包含主动性)和一般的被动综合(包含主动性)。[1]相似问题首先是在被动综合领域中的问题。现象学的联想作为被动综合的基本原则[2]必须区别于通常心理学的联想概念,因而“不是人类和动物心灵中关于再造和重新回忆的出现等等可以因果地确定的合规律性”,而是处在“现象学还原的范围内”。[3]但是,现象学的联想概念仍然是在纯粹意识领域中被直观到的一种意识活动引起另一种意识活动的合规律性,胡塞尔称这种“引起”的合规律性为动机引发(Motivation),以与客观的因果性(Kausalit
t)相区别。[4] 联想具有三种规律形式:相似性、对比性和相邻性。在这三种基本规律形式中,相似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它在再造性联想这种“首要意义和本真意义上的联想学说”中起着一种“原始的以及奠基性的”[5]作用,因为“所有直接的联想都是根据相似性而产生的联想。它在本质上只是通过趋向于直到完全相同性之极限的每次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才可能的。”[6] 相似性联想在被动综合的两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一个是底层的感性场域(Feld)的构造阶段;一个是较高层的感知事物的再造阶段(回忆)。在底层的构造阶段,相似性是底层的感性场域自身相统一的构造性功能,胡塞尔称之为亲缘性或同质性。[7]但胡塞尔预想马上会遭到一种可能的反驳:“单个被给予的东西之间的相似性并不会产生任何实在的联系。”[8]如我可感觉到在两个红色的色块之间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恰恰只是我的感觉的表象,而不是一种使得这两个色块发生实在联系(如使它们统一起来)的构造性功能,事实上,这种相似性不可能对事物产生任何实际的作用。但这种反驳已设定了两种不同的东西的预先被给予性,在此基础上相似性才作为表象产生出来。胡塞尔在底层的感性场域中所要谈的相似性还远不是两个自身统一的被给予物的相似性问题,而是要最彻底地询问任何能在感觉中作为统一物被给予的感觉内容是如何通过相似性被构造出来的。胡塞尔回应说:“但我们现在所谈的并不是实在的性状,而是在感觉上被给予的东西之内在结合的方式和方法。”[9]这种结合的方式就是“相似物被相似物所唤醒并与非相似物形成对比”。[10]所谓的“唤醒”由于主动性的色彩过强,因而带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实际上胡塞尔认为这个过程仍然只是感觉内容之间的被动综合。应该如何深入理解这里的“唤醒”或被动综合呢?《经验与判断》中仅仅说这是相似性联想的结果,但没有对此展开。 对此展开深入讨论的是《事物与空间》。在其中图像流的统一作为最低层次的二维感性场域,其构造性的功能被称为“动感的动机引发”。[11]动感的动机引发指的是动感流和图像流的构造性关联,动感是时间性的延伸,它的流动“引发”了相应的感性图像序列,图像序列由于相似性而彼此融合,并由此产生对于下一个时间相位来说的“对……的意向”,在动感流的引发作用下,诸图像的意向又基于相似性而不断汇集,并形成统一的意向束,诸图像流就在这种统一的意向束的作用下自身统一为一个感性的场域。[12]而这整个复杂的过程就是《经验与判断》中胡塞尔所说的相似性联想的融合与“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