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6-0152-06 邵丽是当代中原作家群中富有创造力的女作家,她的女性身份让她的作品体现出明显的性别特色。其中,她的创作往往以女性的视角,形塑着男人的世界,而且,她的男人世界与女人世界隐约地存在着内在的融通性。作家似乎旨在以其女性的文化认知构建着一个和谐世界。 一、女性视角 性别意识是人类性身份和文化认知特征的一种体现。身为女性作家,邵丽在创作中毫无疑问隐含着女性的文化认知。这种文化认知不是刻意表现的一种女性立场和姿态,而是体现为一种感知、体验生活的方式。“邵丽不是‘女性主义者’,她没有咄咄逼人的女性立场。但是,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日常生活的两性关系中,她的小说不可避免地有女性视角,这个视角也不可避免地有个人经验和体悟隐含其间。”①身为作家,邵丽是感性的,特别是拥有女性对世界、生活的高度的敏感性。邵丽非常在意自己创作中的女性身份。她想拥有女性的一切,成为一个健全的女人、合格的女儿、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我的家庭也是不错的,丈夫是青梅竹马的恋人,感情很好,日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安逸顺致的,以常人的眼光看有了一份好工作,嫁了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女人已经修成正果。我自己好像也是认命的,除了工作就是相夫教子,我女儿七岁开始练习钢琴,我那时可以说投入了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②这个重要的角色定位,决定着她认识世界的视角。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的嗅觉更敏感,心理更细腻,意念更持久。邵丽的女性视角是一种健全的、完整的女性视角。作为女人,她承载着其他普通女人充任的所有角色,坦然地接受着生活的各种历练,真切地感受着人世间的幸福与挫折,积累着女人应有的经验。身为女性作家,她又有超越一般女人的眼光和认知,对世界的感知更细微、更透彻,对生活的观察更具有穿透力。所以,她的女性意识没有强迫性、排他性。在邵丽的思维里,男女的构成是一种自然的逻辑。她不认为男性与女性的差别是一个天然的鸿沟。男女在这个世界各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男人没必要压迫女性,女人也没必要抗拒男性。男权主义在生活中也许是一个乌有,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在她的思想中没有存在的根基。她不仅以理解和同情的心态看待女人,而且也会以设身处地的眼光看待男人。她是在男女两性二元同构的社会结构中感知世界的。只不过,她的感知不像一些男人那样粗狂和简略,也不像某些女人那样停留在表象和末节,而是以女人的方式全息地感受着生活的点滴触摸,以女作家的细致眼力捕捉生活的精彩,透视世间男女之间关系的真谛。 邵丽说:“热爱生活始终是我快乐的源泉。”③之所以热爱生活,首先因为作家是以一个正常女人的心态拥抱纷纭的生活巨流。继而,在邵丽眼中,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发生的和未发生的故事似乎没有逾越逻辑的范畴;不能无缘地憎恨,更不能无端地抛弃。尽管生活中有不幸、矛盾、困惑,但邵丽的创作是以热爱为初衷,以感恩为指归。所以,她的作品总是充满阳光的。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比较阳光的,就以你说的《糖果儿》为例吧,虽然有痛,有失落,有误解,但是没有恨,没有抱怨和愤怒”④。“如果执意把生活的意义消解得像块破抹布,或者把美好的东西糟蹋得一钱不值,是不是另一种矫情和虚伪呢?”⑤因此,她的作品是真诚的,认真的。她真情地、投入地描摹着生活,同情地、理解地讲述着每一个人的故事,几乎所有读者都对邵丽作品中的这种真情真意感同身受。这种情意似乎只有女作家才能表达得这么强烈,也只有邵丽这样热爱生活的女作家才能表达得这样真挚和充沛。 二、男人的世界 我们知道,邵丽是“现实派”。她是拥戴生活的,无意抗拒社会,也没有更多批判社会的冲动;有的是对生活的忠实表达。她要讲述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的故事,揭示生活背后潜存的矛盾、困惑和各种复杂关系,还原大众人生种种遭际的真实状态,表达他们的快乐、甜蜜、苦涩、烦恼。因此,她立足于生活的现场,环视周围世界,捕捉世俗男女的生活轨迹和精彩瞬间。虽然邵丽是女性作家,但她并没有以主观或偏执的女性立场,刻意构筑一个畸形的女性世界。纵观邵丽的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恰恰在以女性的视角建构着一个男人的世界,这也许就是邵丽眼中真实的世界。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男人可能更多地浮动在前沿;在邵丽的周围,男人的故事对她可能有更大的触动。 《我的生活质量》中的王祁隆是作者着力打造的一个人物。王祁隆是地道的农民子弟,他在农村出生、读书、成长,并最终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一个土味十足的农村孩子,无论是上学、工作,勤奋、努力是自己的本分,但命运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因此,他的高考志愿莫名被调换;大学毕业分配失去了留校的机会,被派遣回自己的家乡;原以为落定农业局,结果再转入农校。王祁隆本以为就此打发人生了,但天无绝人之路。因为行政区域的调整,阴差阳错被校长带到新源农业局,从此走上仕途,并且顺风顺水,由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县长、县委书记到市长,一步步跃迁为一个出色的男人。以前的王祁隆出身底层,身份卑微,常常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作者似乎刻意预留着伏笔,王祁隆骨子里是高贵的,他的血管里延续着贵族的血统。他的奶奶曾经是六朝金粉南京富商的女儿,只因日寇屠城流落中原。虽然他的父亲让奶奶大失所望,但奶奶对他却十分看重。所以,自幼与奶奶饮食起居相伴,奶奶亲自对他进行调教,目的就是培养他精神上的“脱俗”,最终脱离乡野,进入奶奶曾经生活的大都市。进入仕途的王祁隆似乎告别了过去的自己,非常有自主性。在他后来的生活中,除了与妻子徐彩霞的关系让他有些沮丧和无奈之外(那是过去生活的保留),其他都充满自信,如鱼得水。他深谙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从农业局副局长到一县之长、再到县委书记、市长等,都水到渠成,过去的胆怯、猥琐再也看不到了。这多少让我们感觉到王祁隆前后性格、行为上的断裂。王祁隆是社会上成功男人、官场上成功官员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知,看到了作者寄予在人物身上的理想和内涵。在当下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男人总是拼在最前面,官场更是如此。女人的成功不易,男人的成功更不易,这也许是邵丽的一种理解。邵丽想表现的是,一个平民子弟如何奋斗、拼搏,获得成功的轨迹,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