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3 [文章编号]1002-3054(2017)07-0100-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70711 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的规模也急剧扩大,他们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工作,是中国工人的主力军,但由于当前在户籍身份、社会保险、住房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以及其流动性、组织性等均与传统工人存在差异,因而他们被称为“新工人”。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新工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的回报却相对较少,并且其形象还经常被强势媒体等话语形式歪曲、丑化、遮蔽和漠视。那么,究竟新工人们有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声音?他们又是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北京“新工人艺术团”对此做出了有益尝试。“新工人艺术团”致力于探索新工人文化,为底层劳动者歌唱,通过创作歌曲、为新工人义演等形式来反映新工人的生存状态和相关诉求,以一系列文化实践重建新工人形象,努力为新工人争夺失去的话语权。然而,作为“异质”声音的“新工人艺术团”如何存在?其文化实践在何种程度上为新工人增添力量,又面临哪些困境?基于这些思考,对“新工人艺术团”的文化活动深入探究具有典型意义,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建设新工人文化、维护新工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启示。 一、“新工人艺术团”的文化实践:新工人自己的声音 “新工人艺术团”(初曾用他名,下文有述。行文方便起见,以下有时简称“艺术团”)是由新工人创办、为新工人提供文化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它成立于2002年5月1日,团长是孙恒,主要成员包括许多、王德志、姜国良、段玉、孙元等,其口号是“用歌声呐喊,以文艺维权”。“新工人艺术团”至今已经出版发行了7张反映新工人生存现状的原创音乐专辑。①2012-2017年,“新工人艺术团”连续发起举办了六届“打工春晚”,为全国各地的普通劳动者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吸引了媒体、学者、网友的关注。2008-2013年,艺术团还举办了4届“新工人文化艺术节”(第一届名为“打工文化艺术节”,第二届起改称“新工人文化艺术节”),为全国各地的新工人提供文化交流机会。这些实践活动为丰富新工人文化生活,向社会各界展现他们的生存现状提供了有效途径。 “新工人艺术团”文化实践的最大特点是其组织和创作者及目标受众都是新工人。 首先,艺术团的成员均为新工人,工人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这些原创歌曲描绘出一幅幅新工人生活、情感、精神面貌的生动画面,既包括其工作的劳累和对劳动价值的渴望、思乡的哀愁,也包括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对社会不公的抗争和对亲情、爱情、友情的追逐,讲述着新工人物质与精神的现实状况,展示了他们真实的个体生命体验。 其次,“新工人艺术团”的演出以新工人为受众。最初,艺术团成员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去工地、工厂演出。他们没有固定的场地,演出前从四面八方赶来,完全免费为工人演出,但这样的演出常常因不正规而受到限制。为使演出正规化、专业化并长期持续下去,2002年11月,艺术团注册了“农友之家”,注册资金来自创办者向朋友的借款和爱心人士的捐赠,2006年又改名“工友之家”。命名的变化看似只是简单的一字之差,实际上蕴含着深刻意义,这一变化与艺术团成员的身份意识密不可分,可以说从“农”到“工”意味着其身份自我认知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不仅如此,艺术团本身的名称也经历了类似变化,从最初的“农友之家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到“打工青年艺术团”,再到“新工人艺术团”。这些变化说明艺术团越来越强调身份和命名,并将它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文艺作品中。这一点对于增强新工人的群体意识和身份认同意义重大。 再次,根据新工人的现实需求,“新工人艺术团”拓展了一系列组织形式,以期促进艺术团的发展,同时更好地为新工人服务。比如,工友之家为工人提供维权帮助和法律培训,并且为新工人提供专属文化空间,使他们可以在工作之余有唱歌、跳舞、打乒乓球的活动和娱乐场所。另外,艺术团还建立了打工子弟学校(即同心实验学校)、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新工人剧场、同心互惠商店、同心创业培训中心(又称“工人大学”)和同心农园,为新工人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新工人艺术团”的这些组织和活动之所以能够围绕工人展开,在于艺术团成员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文化实践和新工人群体联系起来,把个体投注进集体中去。许多曾说他宁愿在贫穷中坚持“新工人艺术团”的事业,是因为“在情感上发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人,自己跟这个世界、这个群体、这个社会是有一些连接的……把自己的命运和群体的命运结合起来,在这十多年的历史当中熔铸在了一起”。②艺术团成员有意识的努力决定了其能够持续发展。 综上,无论是成员身份、歌曲内容,还是工友之家、新工人剧场等机构,“新工人艺术团”的文化实践根本而言是源于工人又面向工人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实践对新工人群体意义重大,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现实性发展困境。
图1 北京皮村的工友之家(2015年1月1日笔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