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046/j.issn.1000-5285.2017.04.013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17)04-0107-10 台湾地区的“再中国化”,也称“中国化”“祖国化”,这一政策最早是在台湾即将回归祖国时提出①,一直到1949年国民党迁台,所说的“再中国化”,主要是相对“日本化”“皇民化”而言的②,以去除日本化来达成中国化。1949年底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却仍以“中华民国”自居,台、澎、金、马地区成为国民党当局的实质管辖范围,“中国化”政策有了新的意涵,不仅要使台湾更像中国,更重要的是,要使台湾代表中国。因此,虽然当局没有明确提“中国化”,实质上其“中国化”政策推行更甚,各式文化运动、精神动员接踵而至,1960年代中后期,还发起了以宣扬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下简称“文复运动”),对台湾地区影响深远。有关该运动的研究,台湾学术界涉入较深,包括早期运动参与者的介绍性著作③,以及学者对运动及其推行机构展开的学术性研究④。大陆方面,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术界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⑤,分析评述运动的社会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影响意义等。本文的“再中国化”是广义的中国化,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为切入点,分析论述国民党当局在这一时期的“再中国化”诉求和举措。 一、运动发起的政治社会背景和当局的“再中国化”诉求 现有研究表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发起的直接原因是1966年大陆的“文化大革命”。蒋介石历来狂热反共,日思夜想要“光复”大陆,抓住这一攻击共产党的绝好时机,以孙中山的合法继承人自居,宣称台湾要保卫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文化,让“三民主义思想向大陆更积极、更全面的进军”⑥。 除直接因素外,亦有台湾岛内政治的考量。一方面,专制统治与民主要求矛盾突出。国民党当局一直奉行“戡乱”统治政策,长期实行军事戒严专制统治,陆续公布诸多限制级别权利的法令,在舆论与言论的容忍度上明显下降,严重戕害言论自由,剥夺了台湾人民的民主权利⑦,大搞“白色恐怖”。据历史学者估计,单是在1949-1958年的10年间,因“匪谍”“叛乱”等罪名被逮捕定罪者有1万人以上,被处决者约4000人⑧,整个台湾社会处于“低气压”状态。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接受了大量的“美援”,在此特定背景下,台湾社会受到西化思潮的猛烈冲击,自由派的知识分子对这种“一个领袖”的集权统治并不认同,追求西方式民主自由,批评国民党的专制政治。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集团与台湾地方势力矛盾突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台湾的地方力量对“外省”来的国民党统治者,存在一定文化和心理上的隔阂;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自身经济地位的提升,这部分地方势力产生出对国民党当局越来越强烈的政治离心力,经常组织开展针对国民党当局的激进活动,当局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舆论压力。 社会背景方面,伴随着台湾社会的开放,经济上高速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源源不断流入台湾,西方腐朽社会风气、色情文化生活也如同细菌一般侵蚀台岛的每一个角落,以致于台湾社会诸多方面问题层出,道德败坏、官场腐败、吸毒盛行、色情泛滥。当时,台湾的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就像孙科说过的:“一方面受到西洋文化的冲击,感染了若干不良的习气,对自己文化失去信心;一方面正处于一个由农业过渡到工业的社会,心理的适应尚未充分成熟。有人认为过去农业社会的道德已不能适用于今日。”⑨民众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和生理刺激,道德水准越来越没有底线,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受到巨大冲击,对民众行为的规范力量正在逐渐减弱。许多民众强烈要求改良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对国民党统治当局执政的满意度下降。 可以说,1960年代初的台湾,政治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还发生了震惊岛内外的“雷震事件”,当局急迫需要转移民众视线,缓解社会矛盾,以巩固其在台湾的统治。国民党当局选择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其“再中国化”的诉求如下: 其一、对内:当局所谓的“中华民国法统”依据逐渐丧失,寻求统治合法性证明,向民众证明其“中华正统”的需要急迫。 国民党退踞台湾之后,蒋介石集团反复声称,“中华民国宪法是全国国民选举的代表所制订的,……中华民国政府是依这部宪法而产生的,只有中华民国政府才是代表全国国民的唯一合法政府”⑩,强调其统治地位有所谓的“法统”依据。同时,标榜法治与民主,在地方民意代表与地方首长选举上放开,扶持追求自由民主的杂志《自由中国》,处处展现政治与言论上较为开放的作为。但是,众所周知,“白色恐怖”才是这一时期台湾的主旋律,威权独裁才是蒋介石集团的真面目,特别是《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台湾外部安全获得明确保障,蒋介石集团更是肆无忌惮。政治层面上,不论是“中央”或地方层级,均以大陆“被匪占据”为由,采用大法官释宪的方式,使“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得以不被改选,继续行使职权,形成“万年国会”体制;同时,大幅限制地方自治权限,台湾本土精英政治参与的要求受到强烈压制,得不到应有的政治地位和能力承认。1960年,蒋介石以修改“宪法”临时条款的方式,架空“宪法”,打破“总统”只能连任一次的限制,成就了“终身总统”。“万年国会”与“终身总统”使国民党得以不必接受民意的选拔与监督,在“国会”中一直保持执政的优势,严重背离了国民党当局所标榜的民主宪政,其强调自身“正统地位”的所谓“法统”依据,受到广大民众的质疑,特别是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的强烈诟病,如何向民众证明其所谓“正统”成为当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