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的概念最早是高盛集团提出的(2001年)①。后经俄罗斯倡议,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于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外长会晤。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进来。2014年7月,在巴西福塔雷萨峰会上签署了成立新开发银行的协议。2016年10月,在印度果阿举行第八次金砖领导人会晤。2009年至今,金砖领导人峰会没有中断过,且每次都是金砖国家最高领导人代表本国参会。这是金砖国家大致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事件。 一、金砖国家的起源与性质分析 目前对金砖的认识和评价不一,差别很大。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信息中心主任约翰·柯顿(John Kirton)归纳了十种不同的看法②,概括如下: 第一,认为金砖国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绩,特别是在关键的问题上,如安理会改革。 第二,以经济指标来评价金砖国家,认为金砖国家经济局势在2013年就出现了困难,金砖只是一时的现象。 第三,金砖国家华而不实。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方面,各国内部的经济和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与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金砖国家很难形成共同的立场。金砖内部不平衡,中国远超其他国家。 第四,金砖是一个短期倡议,出现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金砖国家的经济规模,让它们能够参与到克服经济危机的讨论之中。为此,这些国家的联合,能够提高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第五,金砖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无可避免地会上升,但这个组合还远非一个地缘政治集团或联盟。 第六,金砖国家是一个以俄罗斯为首的反霸权联盟。金砖国家联合与发挥影响的基础在于,这些国家都是“地区超级大国”,它们在世界秩序的基本原则上有着共识。 第七,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希望国际政治平衡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第八,金砖国家取得了成功,成功地凝聚了共同利益,同时避免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体现了非正式组合的制度灵活性。 第九,金砖国家是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竞争者。 第十,金砖国家是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伙伴。在很多重要问题上,金砖国家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的立场是相符的。 出于不同的动机,可以对金砖国家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目前,即便是构成金砖的五个国家,对金砖机制的评价、期望也不尽相同。本部分的内容希望从金砖的起源、金砖的性质入手,了解这个组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判断金砖是一个经济联合还是地缘政治组织。 (一)金砖国家的起源 在金砖国家起源的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大的争议,从高盛集团2001年年底金砖概念的提出,到金砖国家在各类国际会议上的参与,再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最后就有了2009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会晤,这次会晤标志着金砖机制的成型。当然,新兴大国群体的形成历史,也可以上溯到更早的中、印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运动(20世纪60年代)、巴西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经济的起飞(20世纪90年代中期)等③。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积累。新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对金砖机制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高盛集团的报告 针对金砖国家的研究文章,都会提及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的报告。对这份报告,大多是从经济和投资的视角来加以评析的。实际上,这份报告的内容不仅于此,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由于金砖国家的崛起,世界的决策机制需要重新组合,特别是七国集团应该作出调整,吸收金砖国家④。这份报告的核心目标,是把七国集团转变为九国集团,其中包括金砖四国。奥尼尔在这篇报告中,细数了七国集团的发展历史,认为七国集团应该升级成为九国集团,即把欧洲的代表缩减2个,保留英国以及另外一个欧洲国家,再加上美国、日本、加拿大,另外增加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⑤。奥尼尔的结论是,吸收金砖国家加入七国集团,有利于对一些重要的问题作出合适的政策协调,如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汇率及管理问题等。 这篇报告的真正用意是吸收金砖国家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因为这些国家的实力已经与七国集团持平或者超出。高盛报告的计算方式,不是按照以美元计价的GDP产值,而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的。计算的结果就是,金砖国家的经济体量以及增长态势,足以使其加入到大国俱乐部之中。这份报告的影响力在于,它把经济实力的事实(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产值)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地展现了出来。这也是在宣告七国与四国之间实力对比在发生变化,并让四国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增长。 四个国家逐渐被关注,并被邀请参与七国集团的会议中。此后,七国会议、联合国大会、二十国会议等平台成为金砖联合、合作的重要孵化器。可以说,在2009年金砖领导人会晤之前,四国(还有墨西哥)就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中集体登场了,只是当时还没有形成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