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化时代洪钟般的步履声已经接近。面对这一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进行着各种思考,提出许多对策。既然这一时代的到来已是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如何迎接它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给青年带来的新的机遇,南京大学的几位博士生呈现出他们的思考。 大众传媒与当代青年 电子文化的迷恋与审视 在过去的时代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有关于“魔瓶”与“魔镜”的幻想。人们想象着从中可以呈现出远在千里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不在场的事物,发生许多从未见过的故事。这种“天方夜谭”在本世纪已是一桩并不太引人注意的事情了。今天人们坐在电视机旁、坐在电脑显示器面前,站在游戏机边那种新鲜感与神奇感恐怕早已消失。人们习以为常,一切理所当然,因为电子文化实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了。 作为公众文化的电子文化,具有许多自身的特性,而最为显著的是它的公开性或普遍性。它很难达到象电影文化那样的半封闭状态。香港电影界有将电视分级的习惯,有些片子可以打上“儿童不宜”的字样,而把部分受众拒之门外。而电子文化却不具备这样的属性,无线电波无所不在。任何一个能够按动电视遥控按钮的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进入,而不会被人拒之门外。因此,电子文化的品格品味也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他们有的是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青少年的家长。他们在这无所不在的电子网络上形成了一道无形过滤屏。但这道过滤屏常常被击破,因而使电子文化的负面效应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因为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渐进的潜在的过程。今天和未来的青年或者是在电子文化的熏染之下成长起来的,或者将在这种文化的烘焙之中成长。因而电子文化对于祖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电子文化的普遍性原则是从传播学意义的放送角度上讲的。与此相关的是从接受的角度上讲电子文化还具有一种共受性。这种属性使得受众打破了年龄与性别的界限,共聚一堂收看同一内容的节目。老少四代同堂,观看同一电视节目时,常常会使年老的一代汗颜,年少的一代吃惊;让年少的一代在还未到应该知晓的时候知晓了某些人生的秘密,而造成某种角色迷乱。角色的准确定位,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是相当重要的,它是维持正常社会运行秩序的前提。当然这是从消极的方面探讨电子文化的共受性。从积极方面来看,这种共受性又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因接受了某种共同的知识内容、共同的艺术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可以大大缩小彼此间的代沟和性别隔膜,在心理结构、身体结构与知识结构方面互相知晓,彼此理解。如果从青年的成长角度讲,这些积极方面将为青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老一辈的人不再以自己的好恶去要求年轻的一代,而年轻的一代也会对老一代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共受性的另一个层面,是指世界不同地区可以接受同一电子文化信息,而全球各种文化信息,又可以通过电子文化传媒实现同一受众。因而电子文化时代使得全球信息共同体(或者说地球村)的理想得以实现。过去那种“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在今天实在是平常无奇。人们可以与亚特兰大的观众同时欣赏精采的体育比赛,而里根遇刺或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攻伊拉克,也可以在事发之后的几分钟内通过卫星电视传遍全球。今天的青年与他们的父辈比起来,其知识的广度,所接受信息的密度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从更为深层的角度讲,电子文化对于青年更为重要的影响,还在于其对于青年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改变。电子文化时代的青年具有开放性的思维维度与进取性的行为向度。电子文化本身的虚幻性或模拟性,并不会造成青年思维与行为的虚幻性,也就是说,电子文化并不会造就虚幻的一代,尽管从电子传媒上所看到或听到的并不等同于物质宇宙本身,而的确只是物质宇宙的幻像或模拟。但别说是青年,那怕是儿童也会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种虚幻的模拟与宇宙实体之间的关系。这种虚幻的模拟,其实是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认识外部世界形象的中介,还原是不成问题的。 电子文化的大环境,可能或正在使青年产生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这对未来青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是足不出户可以走遍天下,去感受外部世界的神奇;另一方面,在这种外部世界的神奇事物面前,亲临现场的欲望被刺激,从而导致人口的迁移和流通。与之相应的是交通工具的进步,而交通网络的发达又为这亲临现场的冒险欲望提供了方便。而各种文化交流、冲突、消融、吸收,可使今日或未来的青年具有世界公民的色彩。 电子文化所培育出来的青年,对于电子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商业性竞争的运作,又会推进电子文化对于青年文化消费的迎合,以争取最大的利润。因此,青年在电子文化面前又不是完全被动、任人饲喂的食客。电子传媒的开放参予模式,正是这种追求利润的商业化手段。因此,部分传统的文化手段与方式对于青年的灌注,会使其成为青年进一步受电子文化影响的途径。学校教育、图书报刊等传统文化传媒的存在,是保证电子文化遵循一定的文化规范的必要制衡。 对于电子文化与电子文化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子文化对于青年的影响,并没有疾呼“狼来啦”的必要。电子文化对于青年是“天使”还是“魔鬼”,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到底“魔鬼”原本也来自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