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探讨了文化发展的一般模式;认为汕头正处于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和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必须建构更开放、更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文化来支撑,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建设中港澳模式的现象化、庸俗化、商业化和放任主义的教训足以为后起的工业化地区文化建设作前车之鉴;汕头必须结合潮汕文化的传统和现状,对文化模式进行重构。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文化发展 文化模式 港澳文化 潮汕文化 Cul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urrent period of patterntransformation:revelation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the alternatives confronting Shantou Guo Jianming (Liberal Arts College,Shantou University,515063) Abstract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general pattern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is of opinion that as Shantou is now at the crucial moment on its way to become a modernized international port city onthe basis of an industrialized society,it is urgent that Shantou be supported by a modern culture with civilized spirit in an opener way soas to guard against the superficial,vulgar,and commercialistic mode under laissez-faire administration prevalent in the cultural patterns ofHong Kong and Macao while accomplishing the arduous task of reconstructing its cultural pattern according to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market at Chaozhou-Shantou district. Key words pattern transformation in society cultural development cultural pattern cultur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culture of Chaozhou-Shantou district 未来20年,汕头将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这一重大的社会形态变迁,将给汕头文化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出适应向新社会形态过渡的文化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 文化发展的一般理论模式 (一) 文化定位:“大”、“小”文化,“工具”、“格”文化。 将文化放在怎样的高度来建设和发展是思考文化战略的首要问题。依据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来界定文化,有“大”、“小”文化之分;而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来定位文化,则有“工具”的文化和独立“格”的文化之别。 所谓“大”文化,指以观念形态为核心、以社会生存方式、制度类型和思想体系为内容的人类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这是一种有内在意义、有外显形式的文化定位模式。大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大类型的社会都是以此格调来发展文化的。而所谓“小”文化,是指抛开价值取向这些深层的内涵而漂浮于上的文化现象。例如把“文化”一词等同于“书本”、“影视”、“剧院”、“曲艺”、“遗迹”等等。仅从数量、现象上认识到文化的存在,以为出了多少本书、拍了多少部影视、搞了几个艺术节就算是发展了文化。这实际上是把文化载体误以为文化主体敷衍的定位模式。 借文化为社会服务之名,行文化为社会包装之实,此谓“工具”文化论。诸如文化为某种道德说教的承传体,文化为资本输出的敲门砖,文化为军事扩张的烟幕弹,文化为政治斗争的麻醉品等等。不管何方有需,均可将文化随手拈来一用,甚至连红白喜事也要用文化的形式来揭幕,来收场。名目繁多的文化搭台,看似文化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实则在眼花缭乱的舞台上,文化的韵味丧失殆尽。而将文化从各种社会现象中独立出来,同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等并称,承认文化拥有的个性、内在的规律和文化本体的存在,这就把文化建设放在独立人格的高度来定位了。这种定位对文化发展走上科学、健康的轨道显然是有益的。但是,倘若因强调文化的“格”和“本体”而忽视与社会其它现象的协同,就会使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活力。 (二) 文化目标:“民族魂”、“社会序”、“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