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楹联,作为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与体现园林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楹联高度的文学性和多彩的修辞手法,饱含着汉文化的丰厚底蕴,使园林景观主题突出,意境再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以园林胜”著称的扬州,无论是湖上园林,还是城市园林,数量众多的楹联,其表达内容和表达艺术都洋溢着浓厚的扬州地方文化气息,包蕴着丰富的扬州地方文化内涵,是扬州历史文化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园林楹联多角度、全方位体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这便是我们从楹联修辞角度审视扬州园林文化深层意义之所在。 一 一般来说,构成园林景观有四大要素,即:山水林木、楼台亭阁、名胜古迹、楹联诗画。而园林文化正是从这四大要素的综合反映上得到体现。楹联,作为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与体现园林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往往是人们鉴赏园林文化的“向导”。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说:“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楹联,在园林文化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楹联本身而言,它是汉民族特有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张崇高先生指出:楹联“汲取《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渊博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民间的桃符形式,以及书法的造型艺术,融于一体,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中国楹联大辞典·前言》)从上面的这段话中,我们可知,楹联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汉语修辞为一定基础的。楹联充分体现了汉字、汉语、汉文化的鲜明特征。因时、因地、因景而设的楹联,绘景抒情,叙事写意,使得湖光山色、胜地佳境、寺观祠塔、名泉古井、画阁芳园增辉添色。楹联高度的文学性和多彩的修辞手法,使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审美享受。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为反映多学科内容和修辞艺术的楹联,在园林中本身就是美妙的文化景观。《楹联丛话》作者、清人梁章钜不无感慨道:“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陈。” 二 “对仗”是楹联的一个基本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整齐的句式、对称的节奏、和谐的音调。而这些都是以平仄协调为基础的。对仗,就形式而言,是一种句调上的反复;就内容而言,是相反两种事物的互为映衬。楹联对仗这一基本特点,就决定了楹联表达的修辞效果:句式美、节奏美、音调美、反复美、映衬(对比)美等等,语意更为深刻,内涵更为丰富。对仗又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言对、事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不同形式的对仗,使用恰当,可获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楹联的用字技巧也显示出汉语修辞艺术,它包括嵌字、隐字、叠字、复字、析(拆)字、数字等。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用字技巧,楹联取得的修辞效果更为强烈。 除此以外,楹联中通常还包含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排比、衬托、谐音、双关、设问、反诘、用典等辞格。这些辞格或是从材料上,或是从意境上,或是从章句上,或是从词语上加强了楹联的表达效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集联的修辞艺术。所谓集联,指的是或是集碑帖中的字以成联,或是集古诗文句(包括诗词、成语、俗语、格言、典故等)以成联。集联涉及到引用、仿拟等辞格和词序运用艺术。由此而产生的新句、新意,浑成熨贴,符合新的情境,产生新的语言效果,增强了园林文化气息,游览者在纵情山水的同时,也在细细品味古代文化的精粹。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楹联构成的基本特点看,还是从楹联的用字技巧看,还是从楹联所包含的许多辞格看,楹联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饱含着汉文化的丰厚底蕴。而园林楹联正是借助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园林景观主题突出,意境再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 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其园林也十分著名。“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李斗《扬州画舫录》)“园林多是宅。”(姚合《扬州春词》)扬州园林主要包括湖上园林和城市园林。湖上园林,指的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之园林;城市园林,指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庭园山林。城市园林历史上曾有百余处。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个园和寄啸山庄(何园)。无论是湖上园林,还是城市园林,据记载,无一处不缀有楹联,每景点少则一幅、几幅,多则十几幅。湖上园林“北郊二十四景”的集句联(多为唐人诗句),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流传,就达一百六十六联之多。和全国各地一样,扬州园林名胜的这些楹联,又多为名人所撰、名人所书,其表达内容和表达艺术都洋溢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包蕴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我们试从这些楹联的修辞艺术入手,体味一下扬州园林文化的底蕴所在。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王振世《扬州览胜录》) 这是一副对仗工稳、描述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楹联。联中通过动词“依”、“到”把静态事物“花柳”、“楼台”写活,极其传神地显示出一种动态美;而“两堤”、“一路”和“全”、“直”四词语的准确运用,道出了湖上园林的整体风格、特点、布局。由“御马头”经瘦西湖到蜀冈平山堂南麓,十多里的长堤两边,桃树、柳树相间而植、傍水而长,特别是“烟花三月”桃红柳绿,美煞人哉;沿途楼台亭阁接连不断: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冈艳雪、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等,这些秀美旖旎、巧夺天工的二十四景便构成了湖上胜境,妙不可言。不仅如此,这一楹联还向我们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些小巧、雅致、极富诗情画意、融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的园林景观,多为豪商巨贾(特别是盐商)、绅士,耗资万金,为康熙、乾隆两帝六下江南所造。清人沈三白评说:“奇思幻想,点缀自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于此,我们不仅了解这些园林景点的风格、特点和布局,还进一步可知其构筑背景、构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