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6-0107-10 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既是哲学家又是大文豪,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强烈地影响了欧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时至今日,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尽管萨特在存在主义运动中的巨大作用得到公认,但有关他在现象学方面的哲学贡献则颇有争议。莫兰(Dermot Moran)在《现象学导论》中如此评价萨特:“萨特的哲学是被当作一种耀眼的文学哲学来理解的。不过,不是他的所有的作品都达到文体优雅的层次。《存在与虚无》太冗长了,沉闷地重复,缺乏任何真正的结构,充斥修辞上的夸张,到处都是悖论和直接的自相矛盾,还不提在大小写和连字符上的不一致,例如‘Pour-Soi’和‘pour-soi’。……萨特的本体论如此粗糙,以致诸如丹奈特(DanielDennett)等哲学家怀疑怎么会有人对它认真。”①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者持与莫兰相反的看法。哲学史家和逻辑学家鲍亨斯基在《欧洲当代哲学》中指出:“如果仅仅把萨特当作一位文学作家,那就完全搞错了。他不仅是一位精密的、有技巧和有原创思路的专业哲学家,而且还是在所有存在哲学家(Existenzphilosophen)中最接近存有哲学(Seinsphilosophie)的哲学家。……与此相反,他的体系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完全是理性的,几乎可以说是从原理出发加以建构的。尽管萨特大都在从事人学研究,但这种人学建立在一种本体论的基础之上,他近乎完全连贯地把本体论的原理应用于人及其问题。”② 我近来又认真读了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我的结论是,尽管萨特喜欢用文学修辞手法表述他的哲学思想,但他的体系确如鲍亨斯基所说具有严格的逻辑性。萨特在这本书中试图构建“现象学的本体论”。他看清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各自的问题,尝试在现象学的本体论中克服他们的弊端,并把他们的长处整合起来。萨特的现象学的本体论也存在自身哲学主导概念框架中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他的论证在逻辑上不严谨。可以说,正是经由《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的现象学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也让人们看清了这种学说的内在矛盾和困境。 一、萨特的主导思想和问题意识 如果说丹麦神学家祁克果通过揭示个体生存的焦虑、忧郁和荒谬称得上存在主义的开路先锋,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存在主义打下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早期海德格尔的以“此在”(Dasein)为核心的“基本本体论”为存在主义奠定了生存论的基础,那么萨特则是存在主义运动风口浪尖中的旗手。他把人的存在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主张自由是人的生存的基本方式,然而它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人生的道路是开放的,充满各种可能性和偶然性,人之为人就是他的一系列的自由选择,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生存承担全部责任。 萨特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来自于传统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他本人在二战及战后冷战年代的特殊处境中的生存关怀。萨特的哲学探讨集中表现为现象与存在的关系和自由与处境的关系。这两个问题由来已久,但在20世纪中叶的新形势下显得格外迫切,萨特把它们与现象学和人的生存关怀结合起来探讨。可以说,萨特探讨的哲学问题是老问题,但他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求解途径则是新的。在萨特那里,现象与存在、自由与处境的关系成为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 现象与存在的关系在欧洲哲学史上早就有争论,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内部也有争论,这涉及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关系。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体论;另一种是现象论。按照实体论的观点,真正存在的是实体,现象是实体的表象;现象既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实体的本质,又往往掩盖本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现象论的观点,存在物的存在无非是一系列显现的现象,所谓现象背后的实体是不存在的。在解释什么是现象的问题上,争论就更加多了。其中一种观点主张,现象是纯主观的,存在物就被当作主观现象的复合,即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有关现象与存在的关系,胡塞尔的现象学采取认识论优先的路线,主张为了研究外部世界的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不能把结论当作前提先肯定下来,而是要把结论悬置起来,既不肯定对象的存在也不否定对象的存在,然后从纯粹现象出发看我们凭什么认定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海德格尔主张,认识论不能脱离存在论(本体论),只有从此在的在世的结构出发才能阐明存在的意义和事物的本质。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采取存在论(本体论)优先的路线:存在本身表现为显现和所显现,也就是说,现象的本源是存在,存在优先于主体的意识现象。萨特赞同海德格尔对存在与现象关系的看法,但认为依然有一些困难需解决。萨特肯定,一个对象的存在是其一系列的显现,在所显现的现象背后不存在任何隐秘的实体。但他又认识到,存在物一方面自身显现,另一方面又相对于每一个认识存在物的人显现。就存在物自身显现而言,它是全面和无限的;就存在物相对于人显现而言,它总是相对于某一视角的侧显,并且总是有限的。于是,萨特把存在物自身显现与相对于认识者显现的问题化为一对无限与有限的矛盾。物自体是一系列无限显现的过程。一个人所认识到的对象的形象则是物自体相对于这个人的有限显现的历程。人的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物自体的关系被当作有限与无限的关系,因此人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