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们大都知道这样一个传说:上古时代,有一对老夫妻在海边拣得一块白色的结晶体,似石非石,似泥非泥,用舌头舔一下其妙无比。好心的丈夫将它献给了皇帝。正为饭菜难以下咽而动气的皇帝,恼他以泥团欺君,下令将他杀掉。老汉临死前告诉皇帝的厨师,将白色泥团悬挂在厨灶上方,必有奇迹出现。以后每当厨师做菜时,热气上升,白色泥团像悼念它的主人一样会流下一串“泪水”滴到锅里,菜的味道就立刻大变,变得从没有过的好吃。皇帝大喜,始知这白色泥团果真是宝物,于是厚葬献宝的老汉,奖赏他的妻子,查问宝物的来源—— 那宝物就是盐,世界上最好的盐——以后人们称它为“长芦盐”。从此人类结束了没有味道的日子。 老妇人领着皇帝和渴望味道的人们来到发现盐的地方——那就是现在的汉沽。 汉沽东临渤海,西揽蓟运河——这就构成了汉沽的地理优势。 ——海洋的优势已尽人皆知,现代人类的贫富似乎由距海洋的远近来区分,沿海都富,离海洋越远越穷。今后人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海洋。 ——蓟运河更是汉沽的一条福河,它的上游每每为患,自入汉沽境便“安流入海矣,其间灌溉之利,鱼虾之饶,商贾舟楫之便,莫不赖之,而霖雨积水亦半消纳其中,不致遽成泛滥,皆河力也”。(摘自《汉沽区志》) 这样的大自然环境造就了汉沽人的特点:质朴而又灵慧。质朴像盐,灵慧像盐。1997年早春,中华文化养生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到会的有近百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名人。他们在会上宣读论文,作学术报告,或即兴演说,大会唯一被邀请的一位特邀代表便是汉沽文化馆的馆长王玉梅。“孝敬父母是一种修养”是她的专题演讲题目。由于她的谦虚,在正式的大会发言时没有排上个,大会组织者便安排她在最后一天的晚上登台。那晚,先是宴席,宴席之后是文艺演出,在文艺演出之前叫她演讲。连天来专家、学者们已经被有关文化养生学的发言轰炸得疲惫不堪,酒足饭饱之后还听得进王玉梅讲该怎样孝敬父母吗?有人为她担心。看得出她也不是没有顾虑,但为不让大会组织者有丝毫的为难,她服从了安排。连大会组织者也没有想到,她的演讲非常成功,获得满堂采声,被誉为是少数几个最精彩的发言之一。倒是在她演讲之后,在文艺节目的演出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们纷纷退场,到最后坐在台下看演出的人还不如台上的演员多,但演员们依然演得很认真。反衬出能够侃侃而谈文化养生的专家、学者们,却不及演员们的文化修养更好一些…… 其实,王玉梅是1996年天津市演讲比赛的第一名,是汉沽青少年演讲班的兼职教师。汉沽有一支人数不算少的演讲队伍,从少年到老年,喜欢演讲的人很多。 但是,喜欢演讲的人还远不及喜欢画画、写字的人多,汉沽版画是出了大名的,在国内外屡办展览,屡获大奖。汉沽人喜欢书法,凡有外地的文化名人到汉沽,他们都会非常热情地请他们题词留字。殊不知,旁边为名人们倒墨、铺纸的人哪一个都比非书法家的名人们写得好。不然,汉沽也不会成为唯一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版画、刻字艺术之乡”。 汉沽人的文化爱好还有很多,汉沽“飞镲队”是享誉全国的。凡有重大的庆典活动,人们很容易看到一支身着黄衣、头缠红布的鼓镲队,把几十斤重的大镲舞得上下翻飞,镲急眼快,镲飞手转,惊险百出,且节奏不乱。此外,还有高跷、落子、盒子、罗汉会、篓子灯、河灯以及各种各样的剧团…… 只有众多的人喜爱,众多的人参与,文化节目的质量又足以能够吸引众多的观众,才能形成这般整体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汉沽的群众文化优势是已经逐渐地适应了眼下这个商品经济时代,有些文化项目能够自立,能够更生,还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在众多的文化活动中,文学是基础,它保证了文化活动的品格和质量。汉沽虽只有16万人,却有200多名作家协会的会员。《童声》、《乡土》、《文学小天地》等基层自办的文学刊物有四五种之多。汉沽有悠长的文化渊源,在这样一个不算很大的地方,历史上却出过几十位举人、进士。至今仍是天津一个别有味道的区,它的特别味道就在文化上。 甚至连汉沽区的区长谷正义,竟然还是天津诗坛上公认的优秀诗人。他可是正南巴北的区长,是由基层到区政府,经过考察和选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来的,并非是什么“诗人挂职”。同时他又是真正的诗人,诗作不多,也不滥,写一首是一首,绝非是领导干部的附庸风雅。比如他写盐滩的结晶池: 满池子烈火 满池子爱情 满池子咸涩 满池子精灵 …… 盐在这里积蓄 盐在这里孕育 盐在这里繁衍 盐在这里降生 盐是海水的浓缩,是“潮和汐的浓缩/光和热的浓缩/苦和咸涩的浓缩/力和坚韧的浓缩/浓缩是灼疼的/浓缩是艰辛的/浓缩是雄浑的/浓缩是壮丽的/浓缩是一种幸福/哪怕浓缩到痛苦”(摘自谷正义的诗集《盐诗咸韵》) ——这就是汉沽人。从一区之长到普通百姓,用当地的话说叫“都有点文化细胞”,能诗能文能写能画能说能舞,在“以经济为重心”的今天活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 也许因为汉沽产盐,汉沽人才不能忍受生活没有味道。 这味道来自精神,产生感觉,它就是文化。而文化——正是人们生活中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