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文化像一座金字塔,俗文化是金字塔的基座,宽阔粗重,没有它,雅文化无由傲岸屹立,高可摩天。但雅文化一经形成,便可对社会文化建设起引领、激励、提升的作用。 拙文《面向市场经济,但不随波逐流》在羊城晚报《求是》版发表后,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广东卫星电台也相邀就此话题做了一个节目。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想说说雅俗文化问题。 要给雅文化、俗文化作一个严格的绝对的区分,划出一条明确无误的无可争议的分界线是困难的。因为不但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多义的概念,而且,雅俗之间难以有截然的鸿沟,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还存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不尽一致的关系。雅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有通俗的内容,甚至可能包藏庸俗、媚俗的污垢;俗的表现形式,经过生活的锤炼和时间的琢磨,也可能产生雅的内容,流传久远,历久弥精。 雅文化和俗文化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但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的雅俗标准会有不同,而且在同一国度、同一社会条件的不同阶段对雅俗的理解和衡量标准也是不同的。过去人们理解的雅俗文化的区分,到了今天就可能不适用了,而在未来又将会有新的变化。 不过,雅文化和俗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区分的,而且事实上也存在这种区分。尺度主要看三个因素:表现形式的成熟臻善、品位高雅和粗糙质朴、不尽完善的区分;功能和思想内容上的提升、激励、引人向上的作用和仅供消遣、限于自娱的区分;在接受理解范围上的大小的区分。 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雅俗文化像一座金字塔,俗文化是金字塔的基座,宽阔粗重,没有它,雅文化无由傲岸屹立,高可摩天;雅俗文化又像金子和金矿沙的关系,没有堆积成山的矿沙,也就无由“吹尽狂沙始见金”。在文化精品产生中,正是由于千百万人的经久的传唱演说,铺陈故事,才有后来经过文人们加工雕琢而成,如历史名著《水浒传》。然而,雅文化一经形成,便树起一座航标,立起一个标尺,对社会文化建设起引领、激励、提升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不能没有雅文化,就在于雅文化对文化建设的促进和对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引领和提升作用,有了这种作用,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才得以提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俗文化对雅文化有咄咄逼人之势,且出现不容忽视的庸俗、媚俗的倾向,说明了市场经济与俗文化的存在和影响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于市场利益的驱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不仅会注意适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有可能刻意去迎合、煽动社会成员自然性需要中粗俗的成分,以达到扩大市场的目的。但是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俗文化从来就有,也永远不会消失。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个社会成员现实的普遍的文化接受水平的问题,都有一个由粗重质朴走向精致瑰丽的过程。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推进文化发展的过程。 文化建设不是文化的自发发展。文化建设是由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方向地推进文化的发展。文化建设固然要有“硬件”建设,如文化场所的规划修建、书刊杂志的发行、文化团体的组建等都很重要,但更要有“软件”的配备,这就是文化精品的生产和社会成员文化素质及欣赏水平、接受能力的提高。对雅文化和俗文化进行适当的区分,对文化建设是有意义的,这主要是恰如其分地估价现状,明确任务、目标和方向。 首先,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区分,有助于对广大社会成员现实的文化素质、欣赏和接受文化产品的水平有恰如其分的分析和合乎实际的了解掌握,有助于使文化建设适合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助于使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为此,文化建设中要使文化产品具通俗性和普及性。阳春白雪虽好,但如果和群众距离太远,难免曲高和寡,难有共鸣。 其次,要对社会文化中庸俗、媚俗的倾向保持警惕,加以限制。俗文化不完全等同于通俗和普及,适合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并不都应该和值得去追求。俗文化的俗也可以表现为迎合、挑逗人性中原始、落后的方面,使人陷入颓废,走向堕落。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的驱动,极易产生和蔓延,尤需警惕。 再次,雅俗文化的区分还有助于明确文化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不应满足于社会大多数人的观赏水平,而有责任在培植、扶持雅文化精品中,给社会以示范,引领、提升社会成员的现实水平,达到更高的文化境界。文化本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文化发展的道路常常是俗雅共济,俗是数量,是基础,雅是质量,是水平。俗文化使雅文化有宽阔粗重的基座,立得稳,立得高;雅文化使俗文化得到提高,免于庸俗和颓废。社会文化便在雅俗共济中得到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