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大视野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其所处的地理、人文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特殊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文化。它倡导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并以强烈的辐射和引导功能,改变着农民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成为农村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乡镇企业文化是指乡镇企业主体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乡镇企业文化是以农村社区文化为生长土壤的文化。乡镇企业地处农村,受到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水平及农民的文化心理,历史传统等因素使得乡镇企业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乡土性。同时,乡镇企业文化主体绝大部分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或多或少地受到农村地区文化的影响,这也使乡镇企业文化呈现出较强的乡土性。乡土性文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农村社区文化中的许多积极向上因素是发展乡镇企业文化的促进力量。例如在浙江广大农村有良好的商业文化传统,因此促进了农民市场观念的形成,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消极负面影响,即有一些旧的文化行为、价值观念、长期的小农经济环境中产生的自给自足、不求发展的自我封闭观念等,可能成为发展现代化乡镇企业的文化制约因素。 其二、乡镇企业文化与农村社区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乡镇企业的壮大发展与整个农村的变革几乎是同步的,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工人与农民,乡镇企业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例如,在浙江东阳横店镇,乡镇企业文化比较发达,他们有70%的农村劳动力被吸收到乡镇企业成为工人,真正务农的劳动力也已经或即将纳入企业管理的农业服务体系之中,同时,农民中还分离出第三产业人员。横店的乡镇企业文化包揽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绝大部分,他们开展的活动,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既是横店集团的,也是整个横店镇的。乡镇企业文化对农村社区文化具有强烈的辐射功能。乡镇企业文化既影响本企业的职工,也直接地影响社区农民。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它越来越担负着带动、影响和建设农村新型文化的重任。 其三、乡镇企业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精神,即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的主体观念、发展观念等等,这种企业精神是当今中国农村企业文化的时代精神。农民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深刻、最具深远意义的变化。乡镇企业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中搏击,不断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树立起很强的市场意识、科教兴业意识和法律意识,尤其是人才意识。起步于服务业和农付产品加工业的乡镇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技术队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缺乏是乡镇企业的致命弱点。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企业靠“拾遗补缺”,或靠钻“计划”的空子,还能争得一席的生存空间,那么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传统的、低层次的生产方式就难以经受市场风浪的冲击。发展现代工业、尽快跨越传统工业阶段,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要有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兴学重教,重视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乡镇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四、乡镇企业发展为乡镇企业文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相比,由于地处农村,原来的基础较差,缺乏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因此,在企业环境建设方面的任务要艰巨得多。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资金、人力和其它的生产资料的聚集;二是要有众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性行业为其服务。因此,乡镇企业在建设企业内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邮电通讯、文化设施)建设,这一切都只能依靠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小城镇的要求,也提供了小城镇建设的可能条件。在过去的10年中,乡镇企业为小城镇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乡镇企业支援农业各项建设的投资中,约有50%是用于小城镇建设的。仅“七五”期间,乡镇企业对小城镇的建设投资就超过200亿元,为农村现代化、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经济和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和文化是不能分开的,离开了文化基础的经济目标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经济增长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要通过文化来体现。乡镇企业大都是在经济落后,基础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展起来的,因此乡镇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担负着引导周边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与一般的企业文化相比较,乡镇企业文化对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其特殊性的一面。 一、不断引导农民变革思想观念,提高思想素质。封建小农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农民狭隘的思想观念。因循守旧,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心态根深蒂固。在农村经济从自然经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这种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成为发展的最大障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人的思想观念提出新的要求,观念的变革又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乡镇企业文化中蕴涵着适应时代要求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现代意识等通过企业员工扩散影响到整个农村社区。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时间观念、纪律约束观念、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的文化观念,替代了农业经济时期的散漫、封闭、落后和但求温饱、不思拓展等旧观念。 二、兴学重教,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说过,“穷国致力于发展,其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形成。”现代经济成长的历程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不再决定于它的自然资源和原有技术,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流人才。乡镇企业是在人力资源非常贫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员工大多来自周围农村,素质都不高。文化技术素质不高的劳动者直接进入劳动岗位后,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影响到乡镇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乡镇企业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员工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兴学重教,面向农村社区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开设,如专业知识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等,改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乡镇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由被动转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