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问题的提出 《毛传》是一部依附于《诗》的训诂著作,《诗》中难解的古字、古词多重出,故《毛传》必然面临重复注释的问题。它如何避免重复?只要稍稍熟悉注释过程的就会知道,在一个字(或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注释,之后为了简洁,往往不必再注,我们可以称之为后注简省原则。此非绝对,有时因为经文浩瀚,某一字前后相隔较远,后文往往也会作注。但一般而言,前文已注者,后文往往不注。读古书,发现这一基本做法是很容易的。那么《毛传》是否整体上遵循后注简省原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而言,《毛传》重复出现的字词,《国风》若有注,《雅》、《颂》一般不注。如“施”见于《葛覃》、《兔罝》、《硕人》、《东山》、《頍弁》、《旱麓》,仅于《葛覃》有注。如果重复出现的字词与通俗意义有别,对其意义的理解特别容易出错,同时初次的解释又与后来的篇章离得较远,这时往往出现重复注释,如“言”字见于《葛覃》至《駉》等二十余首诗,《毛传》分别于《葛覃》、《彤弓》、《文王》三首作注,三注分别见《国风》、《小雅》和《大雅》。 还有一些重复出现的字、词,《风》不注,《雅》、《颂》出注,或《风》的注释以《雅》、《颂》的注释为基础。此种类型数量虽不占优势,却也不少,其数量约在一两百条间,这足以说明问题了。仅举数例: (1)“以”字见于《谷风》、《大东》、《载芟》,《载芟》出注。即《周颂》有注,而《国风》、《小雅》未注。 (2)《王风·黍离》“彼黍离离”,“离离”《毛传》未注。而《小雅·湛露》“其实离离”,《毛传》曰:“离,垂也。” (3)《邶风·击鼓》“平陈与宋”,“平”字《毛传》未注,《大雅·绵》“虞芮质厥成”,《毛传》曰:“质,成也。成,平也。”此训又见《尔雅·释诂》:“质,平,成也。” (4)《淇奥》“赫兮咺兮”,《毛传》曰:“赫,有明德赫赫然。”但对“赫赫”并未进一步作注,因“赫赫”之义已见于《小雅》之《传》。《出车传》曰:“赫赫,盛貌。”《节南山传》亦曰:“赫赫,显盛貌。” (5)《氓》“其叶沃若”,沃若,《毛传》曰:“犹沃沃然。”但“沃”字何义,此处未言。而《小雅·隰桑》“其叶有沃”一句,《毛传》曰:“沃,柔也。” (6)《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毛传》曰:“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但“玦”是什么?《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毛传》曰:“决,钩弦也。”决即玦也。 同时,今本编次极为相近的诗篇之间,有一些重复字词有注、无注的先后顺序,竟也会与今本诗篇顺序不同,如上文之“言”字。“言”在今本《小雅》中出现于编排相近的《出车》和《彤弓》中,《出车》在《彤弓》之前,但《毛传》于《彤弓》注之,而于《出车》则未注。又如“愿”字,先后出现于《终风》、《二子乘舟》和《伯兮》,其义均为“每”,《毛传》于《二子乘舟》作注,而非首见于《终风》。 上述有异于今本《毛传》编次的注或不注,及有注、无注顺序的现象,若纳入今本《毛诗》编纂次序中观察,则显得错乱而无序,亦不可理解。如果我们联想到《毛传》可能有古老的《诗》学渊薮的话,则此种无序与错乱,顿然显现出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 从注释顺序观察,《毛传》字、词训诂之中,也许埋藏的是一种不同于其表面次序的诗篇编次,这种结构一定是早于毛公的时代的。《毛诗》由汉初毛公写定,此后其文本次序与结构得以确立,即今日所见之本。《毛传》本为毛公所作,为何能够传递早期《诗》文本的信息呢?汉人经说非独立创制,有其师承和上源,即所谓先师说,这是常识。故《毛传》这部西汉文献是否学有师承,或者,是否存在先秦的《诗传》就是此问题的关键了。 一、《毛传》与《尔雅·释训》之关系 《尔雅》与《毛传》有大量重文,其中卷三《释训》一卷几乎全与《毛诗》相关,正是解决《毛传》是否存在上源的关键文本。 《尔雅》成书于何时,古来多有异说,①考张揖《上广雅表》引《礼·三朝记》曰: 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观于政,其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辩言矣。”② 《三朝记》乃古《礼记》,见于《汉书·艺文志》,《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七略》曰:“孔子三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今在《大戴礼》。”③故知《三朝记》虽非孔子言行实录,然亦为源出战国的文献。其中引及《尔雅》,知其战国时期或已有流传。赵岐《孟子章句》称汉文帝置《尔雅》博士,此时《毛诗》尚未名世,汉武帝时犍为舍人又为之作注,《尔雅》主体为先秦书亦可得知。故即便最为保守的学者,也会判断《尔雅》中最古的《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成书于先秦。或者更为稳妥地说,战国时代前三卷的主体部分业已出现。④ 《释训》一卷与《诗》关系最密切。其一百多条训诂中,只有7条未见今本《毛诗》,其余110条均为释《诗》之文,有数十条更是显然据《诗》之某篇、某句而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