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水平,并以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题。[1]适应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基于学习中心范式诠释教师发展的理论内涵,准确把握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潜在变革:学习范式的兴起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潜在地推动高等教育范式的转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框架被不断突破。20世纪60年代,布鲁姆以及一批行为主义教育家提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学习革命浪潮的兴起,加速了新范式的产生。1995年,美国加州巴拿马大学的巴尔和塔戈(Robert B.Barr & John Tagg)提出本科教学的新范式——学习范式。[2]学习范式的兴起改变了高等教育的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基调。 (一)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变革引发教育范式转换 多伦斯和诺里斯(Dolence and Norris)在1995年撰写的《高等教育的变革》(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中提出: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基本变化。信息时代高等教育与工业时代高等教育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从“教”向“学”的转换,工业时代高等教育注重教育过程的投入与产出的质量,而信息时代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的权利和需要,关注重点是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经历,体现出学生的中心地位。[3] 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又重大的。2000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前主席弗兰克·纽曼(Frank Newman)预测信息技术推动的高等教育变革结果是将会更加以学习为中心。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变革在最近几年表现尤为明显,随着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综合发展,我们迎来了“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011年,MOOC的横空出世,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世界性的冲击,被称为高等教育的革命,其影响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引起了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换,改变了高等教育中教和学的一切环节,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课堂教学、教学组织与实施、学习与考核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新的高等教育范式正急速向我们走来。 (二)学习范式的内涵诠释 巴尔和塔戈将传统的高等教育称作“教学范式”,在教学范式的支配下,大学主要是通过结构化的课程教学来传授知识,该范式的明显特征是大学提供和组织的教学是分化和割裂的。奥班尼恩(O'Banion)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该范式的弊端为时间限制、地点限制、效益限制和角色限制。[4]教学范式下的大学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权利,限制了学习的丰富内容和深远意义。 学习范式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包罗万象的隐喻,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关于学习范式的权威定义,但是,学习范式所引起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改变,而是高等教育的转型。学习范式没有给我们明确的发展框架,而是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从教学范式到学习范式的转换,意味着一所大学的使命、愿景、文化和结构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大学将从为学生提供教学的机构变成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机构,学习成功的定义应该是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且帮助学生实现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目标。范式转换这看似简单的语义变化却深刻地影响大学的发展,并重新定义和设计未来大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杂关系。教师是复杂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而不只是分门别类的知识传播者,学生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发现者和改造者。在学习范式下,必须整体性地建构教学和学习,大学教学应是学术共同体内的有效互动,教师和学生成为大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并在共同体中开展交流与合作,学生是在令人满意的互动环境中学习,学习则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结果。学习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建构知识,形成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过程。大学不只是“产出学习”,而且是产出“有意义的学习”,大学必须从强调教的质量到对注重学生学的质量转变。 (三)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构建基于学习范式的教师发展模式 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进入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在校生保持低速增长,总体规模保持在35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保持在每年8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减少,高考录取人数不断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幅度走低,高考录取人数增长幅度持续减缓,高等教育规模总体上呈现微速增长。因此,从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基本趋势上判断,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增长已进入一个滞胀期,短期内出现大幅度增长或骤减的可能性不大,而高等教育供给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以及需求的小幅增长,由此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从外延式发展转型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核心特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中第一条就是将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中,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保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2012年,教育部推动建设了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通过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活动的开展,主要任务在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助力教师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起步较晚,是处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发展需要有新的理论来引领,基于学习范式的教师发展模式有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