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守主义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广泛存在于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是自上世纪中西文化接触冲撞之后逐步形成的一股旨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地位和价值的文化学术思潮。20世纪上半叶陆续出现的学衡派、东方文化派、现代新儒家、本位文化论等,分别是这股文化学术思潮的不同表现形态。本文所称当代中国新文化保守主义,是指在20世纪末叶中国本土和海外华人中重新兴起的以接续、弘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与以往的文化保守主义有某种联系但又有重大差别的学术文化思潮。这股思潮上承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血脉,近鉴传统文化近代化和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经验教训,远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内容,因应人类普遍面临的现代化和后现代的共同问题,开发推阐中国文化普遍的人类性、世界性意义及其对东西方现代和后现代世界所分别具有的特殊价值。这股思潮表现出中国文化传人的鲜明的主体意识、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其底蕴仍在于回答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这一延续很久的跨世纪课题。对当代新文化保守主义展开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解决这一历久弥新的课题,正确把握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不无启发借鉴。本文试图就这一思潮的兴起背景、表现特点、问题限制做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方家。 一、新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背景原因 首先是政治的原因。文化保守主义的声音在中国大陆中断已久,在大陆以外却已经历数代,港台是其重心。近年来,此重心有逐渐移向大陆之势,这不仅因为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毕竟在大陆,更因为大陆内部的形势发展为文化保守主义再兴提供了起码的环境基础和社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得到重新定位,恢复了文化与政治的应有地位。长期以来,文化与政治在大陆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紧张关系,政治中心主义盛行,文化是政治的仆从,无条件地接受政治指令,为政治任务服务。文化被笼罩在浓厚的意识形态批判斗争气氛之中,除了作为庞大政治机器的一个附件,具有政治意识形态属性之外,文化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和本质。“文革”结束之后,大陆断然打破了政治涵盖一切、垄断一切的一元化扩大化局面,文化逐渐从政治的操纵控制下解放出来,文化的多元属性与色彩得到承认和尊重。“双百”方针的落实使得文化学术环境越来越宽松,文人学者得以由一种相对独立、开放自由的心态从事文化学术工作。于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观念被提出、被引进,海外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政治倾向和学术文化层面的特有意义得到区别,其文化学术观点受到重视和某些响应。新文化保守主义便由个别的零散的观点逐渐变成一种学术旨趣乃至学术思潮。 其次是文化的原因。社会氛围的改良是新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外在条件,并非根本原因。新文化保守主义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它兴起的内在根源应该到传统文化的近代命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找。如同我们民族的命运一样,西学东渐以来欧风美雨的激烈冲刷和“五四”以后全盘反传统主义的尖锐抨击,传统文化内外交困,饱经磨难,近几十年传统文化在大陆又被等同于封建文化备受批判贬斥,几乎濒临绝境。然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摧折,反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唤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令人惊叹折服。人们不得不正视它,承认它,进而反省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贬抑和否定究竟有多少道理,认识到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旧文化,不可全盘否定,全盘反传统主义存在着偏激、狭隘、短浅、非理性、不健康的一面,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批判不宜再成为对待传统文化的主调。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元化的社会控制模式松解之后,社会生活日益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民间世俗文化复苏,作为民俗文化源头活水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嘉惠世人委实不浅,其声势日隆。尤其在商品大潮中,以批判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为主导的精英文化陷入尴尬境地,而市民文化却越发得意,传统文化作为其重要构成因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武术热、气功热,到寻根热、《易经》热、禅宗热、兵法谋略热,乃至算卦测字、风水命相等神秘文化和迷信活动的泛起,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存在和深厚影响,使人不得不认真地惦量其正负效应,寻求因应之策,以激清扬浊,取精用弘。 从发展优先的文化建设角度看,传统作为一项特殊资源,无庸置疑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相当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现实中国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更强化了开发传统宝库、利用传统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种必要性可分为两方面:功利方面,这一丰厚的人文传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优势,对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旅游,招商引资,利用外国人才和吸收外国经验等都极为有利;道义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力底蕴所在,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对朝野各界求同存异、和谐共进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可以振起一切爱国者的民族大义,使之声气相应,共同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另外,传统又是文化认同的依据和象征,它可以作为核心纽带,勾通海内外华人的心灵,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 再次是国际背景,即东方民族和东方文化在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面前的东山再起,国际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重视推许。从近处看,这种背景主要是工业东亚崛起所引起的反响。工业东亚经济上的成功带来文化上的自信,东亚各国对其传统文化一扫往日愧恨交加的自卑心态,转取赞赏骄傲态度。为改善经济动物的形象,日本还不惜血本向世界宣传推销自己的文化,努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这对中国人恢复自身的文化信心不乏示范效应。经济上的成功还引发人们对成功奥秘的探究,于是发现东亚各国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处在汉文化圈内,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又激起华人学者对自身传统的积极评价。从远处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秩序发生重大变化,革故鼎新之际,传统的西方中心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明显,世界重心明显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同时,西方文明在后现代门前沦入危机,救解乏力,西方人对西方文化的信心和东方人对西方化的崇拜都大为减弱,西方文化优越论的神话破灭。部分西方人将目光转向东方,扭转对东方文化不屑一顾的殖民者、传道者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抱有希望和信心。西风压倒东风的状况发生改变,东方文化的尊严开始恢复,这对处在西方文化强势压抑下面的中国传统文化传人来说是一个重要转机,使之以一种新的态度正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于是新文化保守主义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