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统治香港150年,香港向西方文化开放,却割断了与祖国母体的联系。这给香港带来了海外先进文化,也引入了西方的现代病。但是,在香港人的潜意识里,自己还是与外国“鬼佬”不同的中国人;但又是与其他中国人不同的“香港人”。 香港,这个典型的移民地区,她的居民,也常常说:“香港人没有根。”无根的香港人? 尴尬的香港意识 没有身处移民地区,很难体验那里人们的心态。自称无根的香港人,自有其无奈。 香港本来是有根的,她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居民也是有根的,新界五大姓的家谱清清楚楚地记载着香港人的根。但是,自从英国人占领香港后,这根,就断了。 20世纪50年代之前,香港并没有成型的居民概念。1921年,本地出生的居民只占全部人口的26.7%,1931年,占32.5%,多数居民处于流动状态,各国、各地的人们自由来往。英国人认为自己还是英国人,印度人认为自己还是印度人,中国人认为自己还是中国人,大家谁也没有打算在香港生根。就连香港政府也是临时观念,不打算搞多少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后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被人为地切断了。 香港开始建立人口登记制度,确立“香港居民”身份。不是任何来香港的人都是香港居民,香港居民也不能随意变成其它地方的居民。香港的人们,才开始有了“香港”概念。 有了香港概念,自然也要有“香港人”的概念。香港的人们,开始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以前,他们说自己是英国人。现在,连英国人都认为你是香港人。以前,他们说自己是中国人,现在,他们把中国人称为内地人、大陆人。 认同意识,是移民生根的标志。香港人开始向香港认同。香港人有了根?但是,香港的地位还是相当尴尬。 这香港不是原来的主人中国管辖的地方。这香港也不是现在的管辖者英国的领土。这里是“香港”,一个地位特殊的地方。 香港人的地位也很别扭。说是香港人,中国人的相貌、语言,手里却拿着英国证件或外国护照。到了外国,海关在国籍一栏,还是给你填写“英国”、“中国”。如果你坚持与香港以外的国家脱钩,只持香港的身份证明文件(CI.)出国,你的国籍一栏会被填上--“无国籍”! 古怪的称呼 了解香港人的心态并不很难,香港人是很爽快的。仅从他们对外人的称呼,你就可以猜测他们对自己的定位。香港人管外国人叫“鬼佬”。这大概是从中国传统的“洋鬼子”称呼中转化来的。含有对洋人的不敬。香港人管内地人叫什么?北方人怎么也弄不懂“捞松”这个称呼,却从香港人的语气中感到几分亲切,几分揶揄。访问老香港后才知道,这“捞松”,不过是“老兄”的广州话发音。北方人不是好称呼别人“老兄”吗?香港人听着新鲜,就管你叫老兄了。这里面,有点嘻笑北方人的憨直。 近些年,“表叔”、“表姐”的称呼在香港流行。表叔指内地来的男性,表姐称内地来的女性。不要轻言“表妹”,那也许专指内地来的妓女!无论是表叔还是表姐,从内地农村来到香港,都有些眼睛不够用,脑袋不够用,连抽水马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据说,这称呼来自“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的唱词“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香港人的亲戚也是数都数不清。内地人攀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偷渡香港,香港亲友还不得不接待。这就不免有些看不大起这些土里土气的“亲戚”。 香港人还是有根的,而且与大陆同根。在香港人的潜意识里,自己还是与外国“鬼佬”不同的中国人;在中国人里,又是与北方“老兄”不同的南方人;在南方人里,又是广东人;在广东人里,又是优于内地人的香港人。是不是能感到一股香港人的傲气? 1961年,香港本地出生的人达到47%,接近一半。6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飞速发展。50年代香港人往内地跑,60年代以后内地人往香港跑。1971年,本地出生人口首次超过50%,香港的人口结构开始以本地人为主了。70年代以来,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东南亚的人、全世界的人都往香港跑。80年代,香港已经创造了一大串世界经济奇迹。香港虽然不是一个国家,但已经进入世界十大经济实体之列,在许多国际论坛有一席之地。 香港人开始以香港自豪。全亚洲,除了日本之外,香港人收入最高。香港已经可以跨入发达地区行列了。香港是个特殊地区,香港是个富裕社会,香港是--大香港! 英语、粤语、普通话 外来人士进香港,总有一种异乡的感觉,华人播音员在电视中用英语主持节目,教室里黑头发黄皮肤的老师和学生用英语教学,大公司里文质彬彬的白领摇头耸肩,一派西方文化气象。初到香港的华人,如果不懂英语,不免有些气馁,好像乡下人进城。老港人也有难处。法院审案都用英语,原告、被告、法官都是华人,可是非用英语不可,听不懂的还要请翻译,多麻烦。1993年,李女士用中文向港府商标注册处申请自己的商标,两年后才得到否定的答复。她去查寻,政府官员答以“不懂中文”,要求李女士自己翻译成英文。大英帝国在所有的殖民地,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这不仅是为了英国人方便,而且有利于将当地社会引入西方文化范围。 香港的前一百年,中文教育比英文教育广泛。一直到1952年,香港的中文中学学生有18248人,还超过英文中学学生的16809人。那时香港的中文教育,从课程到制度都与内地一致,香港学生到内地升学,教育完全衔接。但是,在香港,就读英文中学,一直是进入政府、海关、洋行等高地位高收入岗位的阶梯。港英政府试图以英式教育,培养忠于大英帝国的精英阶层。1953年,19231∶18737,英文中学学生数字首次超过中文中学。香港教育与内地完全割裂。1976年,这个比例已经是442∶100,英文中学学生数字相当于中文中学学生的4倍多。90年代,香港有38家官属中学,其中25所实行全英语教学。1996年,全香港有69家中学采用中文教学,只占全部中学的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