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本自古以来就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现在依然是这样,未来我想也不会改变。 所谓汉字文化圈,换一个角度而言,又可称作“中华文明圈”或“儒教文化圈”。对中国人来说,这三种称呼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彼此之间并无乖离之处,而对日本人来说,则未必如此。 下面想具体谈谈在日本这三种说法的区别。 如上所云,日本自有史以来一直属于汉字文化圈。日本人所发明的被称为“假名”的文字,也是根据汉字的草书或汉字的一边一角而创造的。朝鲜文字和越南的罗马一字则与汉字毫无关系,这一点是日文与其不同之处。现在,仍有很多日本人将汉字文化视为本国的文化,甚至以此自豪。例如,NHK电视台(日本国营电视台)曾在1995年元旦上午9点这个收视率最高的时间带、同时也是新年伊始的最有深刻意义的时间带,用投影电视播放了杜甫诗的汉字原文,并用日本的训读法加上了配音朗诵。在许多日本人的意识里,唐诗或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而言的汉诗,已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同时它们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我想,这与古代日本人发明了“汉文训读”法密切相关。即,日本人并不是用汉语的发音读汉诗,而是本着那些汉字在日文里的发音、意义去理解汉诗。这样,从外貌上不加丝毫改动,汉诗便成了日本诗。 对汉字加以艺术化的“书道”在日本也十分普及。书道家们除了开展艺术活动之外,还在自己的家里开设教室,教周围的小学生练习写字,同时又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即使在物价很高的日本,这一职业的月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另外,《汉和辞典》也与《国语辞典》一样,是日本人自小学时代起身边的必备书。如果说日本的每个家庭都一定会有一本《汉和辞典》,这大概不算是夸张,不少家庭甚至备有两三册。这种把汉字文化视为本国文化的心理,在某种意义上反而给日本的中国研究带来一定的障碍。这一点,后面将详细论述。 关于“中华文明圈”这个问题,大概现在的日本人都会觉得它与自己的国家并不相关。正如福泽谕吉著名的“脱亚入欧”论所表明的那样,日本自明治以来,一直努力吸收西欧文明,因而,现在的大多数日本人大概都认为现在的日本应属于西欧文明圈。然而,从历史上看,8世纪初期,日本作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而确立,也称“律令国家”,当时的“大宝律令”则是模仿唐代律令而制定的。此外,正式确定国家元首的天皇即位仪礼也在许多方面吸取了中国的礼制。这种中国式的即位仪式,直到明治天皇将其废除为止,持续了一千年以上。不过,实际上,日本从1192年镰仓幕府的创立,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政治的实权一直掌握在武士阶级手中。这期间,所谓的天皇制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律令体制和即位仪礼的实施也仅仅限于狭窄的贵族阶层。 日本在平安时代(794—1192)以贵族为中心开始形成自己独自的文化。正如当时就已出现的“和魂汉才”一词所示,日本人一方面敬重通过《文选》和唐诗等文献所获得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日本固有的精神风俗、道德感情及审美情感等等,从而兴起了一种文化方面的民族主义(NATIONALIZM)。这种与“中华文明圈”相对立的NATIONALIZM的倾向,到了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开始渐渐强化。 作为日本人的自我意识,一般认为,至少从镰仓幕府成立以来,以武士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封建领主制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不同,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则有些相似。并且,从武士社会所特有的伦理、仪法、制度等方面来看,可以说在镰仓、室町、德川这三个幕府的统治时期,日本多少有些脱离了中华文明圈。 虽说日本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其独特性,但是,镰仓、室町时代的日本依然吸收了中国的禅宗文化,德川时代也继续吸收了中国的儒学文化。也就是说,就文化方面而言,日本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因而,如果附带一定的条件而把从古代到明治维新为止的日本称作中华文明圈的一员,也许大多数的日本人都会首肯。关于明治以后,如前所述,大概现在的日本人都不会承认日本属于中华文明圈。绝大多数的日本知识分子认为,欧洲文明才是人类文明中真正先进的文明,他们以此为价值标准,把中华文明视为已经逝去了的历史,甚至还出现了蔑视中华文明的风潮。 明治以来的这种崇拜欧洲文明的倾向,不可避免地对日本的中国学带来影响,使之发生偏差。关于这一点,后面也将具体论述。 最后,谈谈“儒教文化圈”的概念。 如果把孔子及《论语》作为儒教的代表,那么,日本自古以来便可称为儒教文化圈的一员。不过,实际上,在日本,从古代至室町时代,儒教的文献经典只是贵族、武士以及佛教僧侣等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哲学书籍或教养性读物,并没有成为民众及一般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伦理规范。到了德川时代的中期,儒教在日本才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不仅在武士阶层,而且对于普通民众,儒教也作为一种生活伦理而发挥了作用。明治维新以后,儒教伦理与天皇制相结合,成为“和魂洋才”这一口号中所谓“和魂”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三纲五常中的“忠孝”尤其受到重视,以“孝”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进而提倡对天皇、国家无条件的“忠”。所有的国民自小学开始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忠孝”成为每一个国民的基本道德。天皇制政府在“脱亚入欧”的口号下,把实现欧洲式近代国家体制作为目标,并以儒教的伦理教育国民要对以天皇为元首的国家体制绝对地忠诚和服从。因而,我想,那些对天皇制以及天皇制统治下的日本曾经侵略亚洲诸国的行为持批判态度的日本人,对“儒教文化圈”一词的感受大概是很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