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外交往的实质是青年的对外文化交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交流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经过人为加工并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指社会制度、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又称精神文化。我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对外交往正是在这两个层面上进行的。国外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引进,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直观,是我们每个人有目共睹,且深有体会的;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对中国社会引起的反响和变化则要相对复杂些。文化交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促使处于不同形态文明的人们对自身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进行重新审视。我国自70年代末以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促动下,翻译和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现代化理论和未来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我国思想理论界先后对人道主义和异化学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对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场可以称之为文化反思的运动中,青年是首先发难者和最积极的参加者。 1.青年在进行文化反思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新的价值选择。在新的价值选择问题上,西方的价值观对青年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我国有关青年方面的许多调查数据表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在价值取向上正在向个体本位主义偏移。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主导文化对于个体本位主义一贯持全面否定态度。改革开放前,传统人格对青年有着较大的影响,使他们在“文革”中有过盲从的历史教训。鉴于此,个体本位主义对于唤醒我国青年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有其积极的一面。198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1.2%的青年认为在是非问题上,多数人的意见并不总是对的,应独立思考,有78.8%的青年在各种政治问题上首先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一项对广州青年的调查还显示,68.2%的青年认为“个人在社会上要想立住脚,要有所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与自我发展、成材和自我完善联系在一起的。 事实上,个人本位价值观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危及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对青年影响的程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演变”课题组的调查,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赞成和有点赞成“个人有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观念的人的比例,1988年为59%,到1990年时已上升到67.6%;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上,两次调查结果都表明,70%左右的青年“赞成”和“有点赞成”“大河无水小河干”,其中完全赞成这一提法的青年接近50%。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也表明,相当多的中国青年仍旧比较看重集体价值和奉献价值,对于“理想比金钱更重要”、“雷锋精神在今天并没有过时”、“集体的事比个人的事更重要”等问题,仍有近半数的青年给以肯定回答。 2.文化交流开阔了青年的眼界,打破了他们封闭的心态,使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特别是增强了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的紧迫感。通过对外交往,青年们看到了或感受到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国外学者对科学技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和预测,使青年对现代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吸收现代管理方式,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就会在现代化发展水平上同先进国家拉开更大的距离,使我们民族和青年一代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步。在我国青年中持续出现的“留学热”、“外语热”、“科技和管理热”,都反映出青年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刺激所表现出的不甘落后世界潮流的追求精神。 3.深入的文化交流使青年在对外开放中更加成熟。据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及100多个县的青年调查,在回答“美国很富裕,我要是美国人就好了”的问题时,70.4%的青年持否定态度;56.3%的青年认为“美国是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在回答“您最喜爱的国家时,42.2%的城市青年选择了自己的祖国,64.91%的青年对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86.35%的中国城市青年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很大和提高较大。这些数据表明,青年对西方国家的向往与盲目崇拜的倾向有所转变。这种积极的变化正是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结果。 就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而言,文化(或外来文化)可以分为有优劣之分的评比性文化和中性的非评比性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由文化交流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同时并存。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原有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已发生变化,而新的规范体系又尚未确立之时,必然使处在社会化初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而此时西方文化的传入,也容易使青年产生对本民族文化全面否定的偏激情绪,不顾国情盲目效仿,从而造成一定的思想和社会混乱。所以,文化交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1.西方劣性文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中,吸毒、赌博、高犯罪率、性放纵以及由此带来的爱滋病等都属劣性文化。近代历史中,烟毒危害中国曾长达一百多年。这种在新中国已经销声匿迹的危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而青年则是主要的受害者,由毒瘾造成的高消费又使青少年的各种刑事犯罪率有所上升。同时西方的性放纵、性观念以及黄色淫秽的性文化也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性道德和性观念,使部分青年中出现性罪错现象,如卖淫嫖娼、重婚,以及因婚外恋导致的凶杀等违法犯罪行为,成为导致青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而借着吸毒和卖淫嫖娼的渠道,爱滋病已传入我国,并且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西方劣性文化的侵入,毒化着我们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心灵和肌体健康。由于现代复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黄色淫秽物品在我国不但屡禁不止,反而有泛滥的趋势。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扫黄、打击贩毒和预防爱滋病在我国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