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7)01-0131-11 鲁迅的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分别有300多万字①,它们构成鲁迅文学事业的两翼。学术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研究成果已是汗牛充栋②;相比之下,鲁迅文学翻译的研究未能得到充分重视③。在为数不多的鲁迅文学翻译研究成果中,关注的重心落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鲁迅所译《域外小说集》、《死魂灵》、《小约翰》等重点篇什的分析和阐述,而缺乏对鲁迅30部文学译作集和80篇散篇译作的全面、系统的研究④;二是对鲁迅文学翻译思想的研究。不过,已有鲁迅文学翻译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的关注点是鲁迅的翻译选材、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三四个翻译基本理论问题,而忽视了对其他翻译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文意欲对鲁迅文学翻译思想作整体的研究,以期拓展鲁迅文学翻译思想的研究疆域。 翻译是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转化的过程,翻译行为包含的要素有:原著(信息源)——原著出版、发表(信息传播)——译者(信息传递者)——译著出版(信息的再传播)——读者(信息接受者)——评论者(信息的评估者)等。要探讨某位文学翻译家的翻译思想,至少应该从以下层面入手来开展研究:翻译者(谁译)——翻译目的(为什么译)——翻译选材(译什么)——翻译策略方法(怎么译)——翻译途径(转译、复译)——翻译读者(为谁译)——翻译批评(译得怎样)——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 本文就按照上述所划分的几个层面,逐项阐述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在此基础上,再简述鲁迅文学翻译的价值和启示。 一、普罗米修斯:现代理想译者的原型 先来看古人是怎么评价翻译人员的,然后再看鲁迅对译者的独特认识。先秦时代把翻译人员称作象胥,俗称舌人,后来称翻译人员为通事。在那些时代从事翻译行当的人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唐代刘禹锡的诗作中就写道:“勿为翻译徒,不为文雅雄。”(《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从明朝起翻译人员甚至被视作汉奸,16世纪前期,有位帮助葡萄牙使团担任翻译、叫做火者亚三的中国人就被官府称作“汉奸通事”⑤。鸦片战争期间,在外方与中方之间充当翻译的人也被国人视作汉奸。其实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一样,翻译人员也不能说都是品性恶劣之徒,谁也不能否认唐代杰出翻译家玄奘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但是的确也有挟洋人自重、甚至通敌的翻译,而更多的翻译人员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鲁迅曾对古代翻译人员的特殊地位做过考察:“我记得蒙古人‘入主中夏’时,裁判就用翻译。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官说道好;于是这和尚便被推入烈火中。”⑥出现这种翻译勾结商人害人的局面,真是太可怕了,好在像这样草菅人命的翻译毕竟少见。鲁迅还勾画了包括一些较为恶劣的翻译人员在内的洋行从业者的“西崽相”:“这‘相’,是觉得洋人势力,高于群华人,自己懂洋话,近洋人,所以也高于群华人。”⑦这是典型的挟洋自重的行为,是缺乏民族主体性的社会频频出现的恶俗。 鲁迅也批评了一些译者光挂招牌而不肯动手翻译的争抢地盘作风;与此同时,鲁迅说也有不为译界时髦所动,踏踏实实埋头译书的人,他为此称赞了致力于翻译俄苏文学的曹靖华,说他一声不响地做事,“后来却成为中坚”⑧。深受鲁迅器重的未名社成员韦素园也是这样一位埋头译事、在30岁就去世的译界才俊。鲁迅欣赏过的韦丛芜、李霁野、徐梵澄等都是曾经踏踏实实地埋头于译事的翻译工作者。 在鲁迅心目中,真正有理想的译者应该具备玄奘那样的献身精神。鲁迅曾对自身作为译者的身份有过描述和界定:“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坚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不枉费了身躯:出发点全是个人主义,并且还夹杂着小市民性的奢华,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来,反而刺进解剖者的心脏里去的‘报复’。”⑨ 据古希腊神话说,天神普罗米修斯与雅典娜共同创造了人类,宙斯禁止人类用火,普罗米修斯帮人类偷得天火,触犯了宙斯的禁令而被绑在高加索山上忍受被鹰啄食心脏的苦刑。鲁迅没有直接把译者比拟成普罗米修斯,只是说自己从事翻译如同从外国窃得火来煮食自己的肉,这种决心自食的译者姿态,与普罗米修斯的为人类受难异曲而同工。鲁迅塑造了一个受难型的译者原型形象,普罗米修斯成为现代理想的译者原型。 二、译介目的:移情,益智,输入新的表现方法 鲁迅很少从整体上谈论翻译的目的,他更多地在具体译作的前言和后记中谈他译介该译作的具体目的。在他的重要翻译论文《关于翻译的通信》里,鲁迅谈到了理想的译作“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对于输入什么样的新内容,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作具体解释,他主要谈到了怎样输入新的表现法问题:“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是在避去熟字,删掉虚字,就是好文章,讲话的时候,也时时要辞不达意,这就是话不够用,所以教员讲书,也必须借助于粉笔。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胡涂。倘若永远用着胡涂话,即使读的时候,滔滔而下,但归根结蒂,所得的还是一个胡涂的影子。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⑩ 后来,鲁迅在《题未定草(一至三)》中指出:“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11)鲁迅翻译目的论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大体可以归为“不但移情,也要益智”,即一要改变读者的性情,二要有利于提高读者智力水平,这就是鲁迅启蒙主义的翻译目的论思想,与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体系建立起了相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