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17)01-0051-09 1937年,抗战爆发后,金陵大学(下文简称“金大”)、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称金陵女子大学,下文简称为“金女大”)、齐鲁大学(下文简称“齐大”)、燕京大学(下文简称“燕大”)相继迁到成都华西坝,与此地华西协和大学(下文简称“华大”)实行联合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联合办学”①。与抗战时期其他内迁联合办学高校有所不同,这五所大学均为基督教教会所办学校,基督徒较多,因而,基督教的团契组织在此也非常活跃,在校园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有鉴于此,考察这一时期五大学的基督教团契组织,对于认识抗战时期基督教大学校园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了解这一时期基督教教会在基督教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然而,历来学者却较少关注于此。团契是教会大学宗教教育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对于团契的其他活动及其意义也有一些非常精到的见解②。但是由于教会学校中的团契并非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只是在其他主题时涉及或点到为止,因此,有关抗战时期团契的研究还有很多可深入的地方。如这一时期教学学校的团契的生存样态,团契对于基督教会、学校、学生甚至在五大学党团斗争中的影响等,都尚待深入探讨。本文即对抗战时期华西坝五大学团契活动及其影响做一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这一时期五大学团契组织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从一个侧面窥见战时教会高校校园生活之一斑。 一、抗战时期华西坝五大学团契的恢复和发展 抗战初期的五大学中,华大免遭战火的直接影响,团契得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而金大、齐大、燕大的团契因受学校内迁的影响,损失比较严重,许多小团契随着学生内迁的失散而直接消亡。不过,随着各校工作恢复正常,一些小团契便迅速恢复,并产生了一些新的小团契。就团契在各校的发展而言,金女大与其他四所大学有所不同,内迁来成都后,其宗教事务归学校的唯一团体“厚生团”管理,当然,由于各校同处于华西坝,金女大也有一些人参加了其他大学的团契,而金女大本校学生团契直至1943年才产生,至抗战结束,金女大也只有三个小团契③。 五大学合作办学期间,许多活动都联合举行,如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在宗教事工方面,设有一个联合宗教委员会,以协调各校的宗教事工活动为主。但偶尔也举办一些大的联合活动,如各校在“星期日早上和晚上都有一次联合礼拜,每次有一位中国人或操着流利华语的外国人主持”④。除此之外,各校还设有大团契(华大为“华大基督徒学生运动促进社”,简称为“促进社”,金大为“青年会”,金女大为“厚生团”),负责小团契的登记工作,“作为指导小团契活动的办事机构”⑤。但实际上,无论是宗教生活委员会还是各校的大团契,对小团契并无太大的约束力,各校大团契(齐大例外,齐大的大团契举办了很多活动,详见下文举例)一般只是负责小团契的联络和对外工作,自身并没有什么具体工作,一切工作由小团契自己进行⑥。 在团契组织恢复和发展的同时,其性质也发生了一些悄然改变,有人曾指出,“团契并不是浓厚地带有宗教性的,团契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们的契合”⑦。受学校基督徒比例下降的影响,契友的基督教徒比例也在下降,从整体上看,旧有的团契其宗教色彩不断减弱,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团契宗教色彩更弱⑧。团契活动内容增添了更多非宗教性的东西,1940年齐大的一份有关团契的介绍就指出,团契的讨论会“性质以检讨生活,研究时事为目标”⑨,其讨论范围已经在宗教范围之外,据燕京大学校友回忆,“多数团契的宗教色彩愈益淡薄,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日渐浓厚……既有燕大同学又有华大同学,通过团契活动,传阅进步书刊,经常探讨国事和各种社会问题”⑩。按照规定,小团契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应该是基督徒,但是,随着“学生运动的日益发展,我们组织小团契的负责人并不是基督徒(当然也有挂名的基督徒)。”(11)这一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突出,甚至出现了有些小团契并不向大团契注册的现象,使得“不少团契完全变成了非宗教性的团体”(12),以至于有的团契连做“宗教仪式”“样子”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没必要搞这种虚伪的形式,我们不信上帝,只相信真理”(13)。诸如此类的现象使我们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团契的宗教性在减弱,较之于以往,更注重非宗教性的实际问题,其社会交际性质越来越强,在战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抗战时期华西坝五大学团契的活动概况 抗战时期,华西坝五大学团契非常活跃,与一些专业社团不同,团契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频率也比较高。活动地点也比较灵活,有的由团契租用的活动地点,有的在学校、公园或花园、船上、教师家中等,甚至是寺庙和道观,都有可能是团契的活动地点。大体言之,这一时期华西坝五大学团契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基本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相对而言,宗教活动比例有所降低,非宗教活动有所增多,尤其是对服务活动、青年问题和国家民族等非宗教性问题的关注比较多,也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这个在由团契所举办的各种讨论会的主题中可以见到。其二,受联合办学影响,有些小团契的契友不只来自一个学校,来自其他教会大学甚至是国立高校(如川大、中大医学院等),而且还包括一些“外面的朋友”,如教师、银行职员、广播电台职员等参加。(14)其三,在各校小团契之上,不仅有本校的大团契和宗教生活委员会,还有五大学联合设置的宗教生活委员会,共同负责指导团契的活动,还有“成都联”的参与,其联合活动增多,且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扩大了团契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校团契的交流。其四,团契活动与学生爱国运动结合起来,团契在宣传基督福音的同时也比较关注时事,注重对契友进行民族主义爱国教育,至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的政策越来越显示出独裁的倾向,加上共产党地下工作的开展及趋向激进的社会风气影响,一些团契甚至直接参与了重新高涨的学生运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