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现象学的研究课题不是空间本身,①而是现象空间,也就是说,空间是如何在与主体相关的意义上显现出来的。基于这一引导性的问题,胡塞尔的空间现象学在理论哲学的层面上着重展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几何空间的起源问题,即现象空间是如何通过一种理想化的方式,而被构造为几何学的空间的;②二是空间事物的感知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与传统的认识论难题相关:意识如何超出自身而与一个空间事物相符合;三是三维空间作为最朴素的现象空间的构造问题。本文试图突破理论哲学的分析框架重审胡塞尔的空间构造问题。具体地说,本文将从胡塞尔对朴素空间(即三维空间)的分析出发,阐明三维空间构造必然需要回溯到一个实践的主体上,在此基础上围绕近距—远距的实践境域结构(部分地)重建胡塞尔对实践空间构造的分析,最后尝试在悬搁难题的背景中考察胡塞尔的实践概念,并指出超越论现象学的观念必然需要借助实践概念才能得到合理的阐明。 一、三维空间的构造:基于1907年的《事物与空间》讲座稿③ 胡塞尔曾在1904-1905年冬季学期的“现象学与认识论的主要部分”讲座中集中地研究感知问题,但是他于1905年3月写信给布伦塔诺表达对这一研究的不满,根据这一讲座稿的编者的分析,其原因是感知在这里仅仅是一般性地被处理,并没有触及具体的事物和空间构造的分析,“因为1904-1905年仍然缺少对动感这么重要的概念的处理”④。两年后(1907年),胡塞尔才着手在“事物与空间”的讲座中系统地处理具体的感知问题(即意识与空间事物的符合问题),并在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处理三维空间的构造问题。因此可以说,1907年《事物与空间》讲座稿中的空间构造分析的引导动机完全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在《事物与空间》中,胡塞尔认识到单靠具有延展性的视觉和触觉对于空间的构造来说仍然是不够的,为此需要“运动感觉”这种新的感觉类型,“运动感觉”与通常的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在功能上的根本区别是:通常的感觉展示出相应的延展性内容(如在视觉和触觉上延展着的感觉内容),运动感觉则“使得展示得以可能,而自身并不展示出来”⑤。这就是说,运动感觉并不具有与之相应的感觉内容,而仅仅是在功能上使别的感觉获得其感觉内容。胡塞尔这里提出的运动感觉不是对运动的感觉,而是作为运动的感觉。为了避免误解,胡塞尔使用了一个外来词“动感感觉”(Kin
sthetische Empfindung)⑥来替代它。动感感觉的承载者是运动着的身体,但不是作为被构造的身体,而是作为进行构造活动的身体,因而身体与动感感觉的结合仅仅是在主体范围内的结合,⑦这种结合作为主体性的构造功能而起作用。《事物与空间》讲座稿中对空间的构造分析围绕着动感感觉展开。为清晰起见,下面我们将以表格的方式⑧概要性地重述这一分析。
从表格中可看出,胡塞尔将三维空间的构造问题分为两个具有静态奠基关系的基本层面: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它们又各自分为三个层次。从分析步骤来看,胡塞尔先讨论二维场域的构造,然后讨论二维场域的构造如何过渡到三维空间的构造;从分析结构来看,胡塞尔所有的讨论都处在动感系统的构造功能(作为主体的功能)与被构造的空间的诸层次(作为客体的显现)之间的相关性这一框架中,在其中每一种特殊的空间构造层次都有与之相应的特殊的动感功能在发生作用。下面我们按照胡塞尔的分析顺序对这些动感功能的具体作用做一些简要的而十分必要的说明。 1.动感的时间化功能—图像流的统一。这个层次的构造是最底层的构造,在动感流的时间性延续中,图像流的延展(作为感觉内容)本身才作为统一物展示出来,这种动感流和图像流的最初统一是通过动感的动机引发(Motivation)而得以可能的,动感流在时间上的延续为图像序列提供了一个统一意识,因而图像表现为时间中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同时被动感地引发,显现为空间性的延展,由此,一个统一的感性场域才产生出来。质言之,动感流和图像流之间的动机引发关系表现为,动感流构造性地引发了图像流,并且,动感流的不同流动形式决定了图像流的不同延展状态。⑨ 2.眼动的动感功能—二维的延展场域。与最底层的、最朴素的感性场域的构造相比,二维延展场域的构造已经属于空间构造的内容,尽管二维延展的场域本身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二维的延展的场域的构造与眼动的动感功能相关:首先在感性场域中确定一个原点,然后转动眼球,相应地,感性场域就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着上下左右的二维延展,但这种二维仍然只是平面性的二维,它缺乏任何意义上的第三维:深度。⑩ 3.头部和上身移动的动感功能—二维延展场域的拟—深度。如果我们不仅转动眼球,而且转动头部或移动上身,那么我们就获得了与其相应的动感功能,这一功能的重要作用是在二维场域的范围内构造出第三个维度(深度)。例如通过转动头部和上身,构造出一个有凹凸面和弧形的二维场域而非一个作为平面的二维场域。(11)这种凹凸面和弧形恰恰已经具有了某种不同于二维的第三维(即深度)。但胡塞尔特别强调这种深度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的第三维,(12)所以我们在此将其称为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