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洲极右势力①的崛起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其崛起受难民危机的影响极大。欧洲此次难民危机源于2011年“阿拉伯之春”,随着中东北非伊斯兰世界内部剧变一路升级,2016年达到高峰,形势日益严峻,为欧洲极右势力的迅速坐大提供了历史契机。欧洲极右势力以难民危机为抓手,宣扬反移民与反一体化的政策主张,赢得了大量支持,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极右势力的崛起具有哪些特点和政治影响?为什么说难民危机是其重要推手?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欧洲极右势力的崛起 欧洲极右势力自二战结束以来至少经过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第一阶段,极右势力主要由残存及部分复苏的战时纳粹分子、法西斯主义者构成。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极右势力还曾有过建立跨欧陆的极右翼政党的尝试,但最终失败。民众由于对纳粹荼毒记忆犹新,对极右势力极端排斥厌恶,因而此阶段极右势力在政治上几无建树,影响力薄弱。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极右势力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来源上,极右翼政党不再源于战时纳粹残余,而产生于反对战后现代化进程的一系列社会运动;在成果上,极右势力开始具有政治影响力,一批极右翼政党伴随激进社会运动崛起。但是,该时期极右政党的政治成果并不稳固,并未将选举成绩转化为政治认同。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是极右势力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极右势力此时显现出两个关键的新特征,一是在选举上获得实质突破,如以法国国民阵线为代表的极右势力在总统选举中突破第一轮大选,甚至引起国际关注;二是将反移民确立为核心主张,如打出了广为人知的反移民标语“250万失业者,250万移民”。② 总的来说,经过战后40年的发展,欧洲极右势力的政治基础愈发巩固。极右势力的支持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在极少数情况下达到过两位数,而到1999年在法、意、奥等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达到了两位数。③不过,极右势力在政治上受到孤立的基本态势并未显著改观,其他政党依旧不愿与之合作。 近年来,极右势力在欧洲开始新一轮崛起,引起了欧洲政坛乃至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数年前已有学者指出上述有关极右势力发展的三段式划分已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极右势力的发展或已进人“第四阶段”。④与以往几次崛起相比,此轮极右势力崛起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第一,极右势力的整体政治影响力空前提高。不同于历史上的局部胜利,此次极右势力崛起是全方位的,横向囊括了整个欧陆,纵向覆盖了从欧盟到地方各个政治层面。尤其在欧盟层面,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的异军突起震惊了整个欧洲。选举结果显示,法国国民阵线和英国独立党在本国的选举中均成为得票率最高的政党。其中,国民阵线在本次选举中得票率超过24%,是该党首次在全国性选举中得票居首且超过20%。⑤还有丹麦人民党、比利时新弗莱芒联盟等极右翼政党均在本国选举中获最高得票率。⑥在国家层面,极右翼势力风头正劲,日渐改观各国既有政治图景。在法国,国民阵线在2015年的大区选举中获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了13个选区中的6个。在奥地利2016年5月底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右翼民粹势力候选人诺贝特·霍费尔虽败于绿党领袖贝伦,但却获得了高达49.7%的得票率,引起极大反响。⑦在德国,新兴的极右翼政治团体“德国的选择”现已获得10%~12%的得票率,极有可能成为二战后首个进入国会的极右翼政党。德国对外政策委员会的官员谈到:“这个党(指‘德国的选择’)吸引了反建制、反自由化、反欧洲乃至反对一切并对此习以为常的选民们。”⑧在地区层面,极右翼势力从基层政治开始突破限制,夺取政治话语权乃至直接参政执政。如在德国,在2016年3月初黑森州的选举中,“德国的选择”赢得了13.2%的得票率。该党现已成功进入5个州的州议会,并有望再进入3个州的州议会。德国极右翼政党领袖高呼:“建制派政党正在崩溃!”⑨在意大利,民粹政党“五星运动”在地方选举中拿下罗马、都灵两大重镇,其候选人维尔吉尼娅·拉吉以67.2%的高票率当选罗马市长。⑩ 第二,极右势力“温和极化”倾向愈发显著。近年来,“温和极化”或称“去极端化(de-radicalization)”对于希望获得政治成功的极右政党来说,已成为“不得不经历的过程”。(11)极右政党“去极端化”大体上有如下几种做法。一些极右政党会主动剔除党内持极端主张的强硬派,如挪威进步党就已开除了党内在移民问题上立场强硬的反对派,现在甚至难称其为极右政党。某些极右政党更偏向于与主流政党合作,如在欧洲议会中,丹麦人民党和芬兰人党都倾向于和像英国保守党及波兰法律正义党这样的主流保守势力合作,反而不愿与同为极右势力的其他政党同流。还有些极右政党通过给出具体施政方案,试图改变极右势力重言轻行的传统负面印象,如玛丽莲·勒庞执掌国民阵线后抛出“去妖魔化(de-monsterization)”理念,提出比较具体的经济方案,力图改变极端政党的形象。(12)极右势力“去极端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看到了民主体制作为自身存在土壤的必要性,进而放弃从根本上反体制,转向寻求通过合法程序彰显政治存在,通过规范路径扩大政治影响。在选票导向的政治框架内,“温和极化”是极右势力争取选民、增强自身合法性的理性选择,有其出现的必然性。需要注意的是,“温和极化”更多是一种策略,决不意味着极右势力已改造完毕,极右势力的极端属性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有学者已指出,“这些极右翼组织‘经历了思想上的整容,只是装出了民主的样子’”。(13) 第三,极右势力寻求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强化横向联系,试图通过不同国家间的呼应、联合取得规模效应。这种强化是不自觉的,体现在主流政党将部分极右翼主张的内化上——“由右翼民粹主义提出并成功运作的移民问题、文化自治主义和公共安全问题,却在资产阶级主流政党那里得到发扬光大”。(14)前些年,法国总统候选人萨科齐就曾为争取极右翼票源而公开表示过支持限制移民。(15)这种强化又是自觉的。由于实力所限,作为国内政治的弱势参与者,极右势力在国内支持不足的情况下还会把目光转向国外,主动寻求国际支持。极右势力寻求国际支持的策略是,重视不同国家间极右势力的抱团,并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抱团失利后,法、意、捷、比、奥五国的极右翼政党再次组成欧洲层面上的政党组织“欧洲民族与自由运动(MENL)”,该组织的欧洲议会议员比例接近16%。(16)这种策略还投射到欧洲之外,在当时的美国右翼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于国内选举中异军突起时,欧洲各国极右势力第一时间表达了赞赏与支持。(17)玛丽莲·勒庞甚至已策划与特朗普举行面对面会晤。(18)俄罗斯与欧洲极右势力的联系由来已久。俄罗斯将极右势力看作插手欧洲事务的抓手,极右势力则由此获得俄罗斯的各种支持,二者各取所需。不少极右翼政客公开表达过对普京的赞赏,而且寻求俄罗斯的经济支持,如勒庞就计划向俄银行寻求2500万欧元贷款为其2017年竞选服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