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是我们当前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伟大愿景呼唤着绿色变革与转型。在西方,也风靡着一种以推动世界现代化生态转型为基本主张的环境思潮,那就是生态现代化。这表明生态现代化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生态转型,生态现代化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把生态现代化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的老路,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三赢”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失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 一、生态现代化理论概述 (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内容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荷兰、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最先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当代西方著名的环境思潮。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一内涵广泛的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常被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下使用和阐释。但其核心内容并无二致,都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赢”。生态现代化理论提出,环境保护不应被视为经济活动的一种负担,而应被看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这一理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应该是协调的,强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强调技术革新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改善;建议作为市场促进者和保护者的政府更多地使用市场调节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现代化理论否定了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势不两立局面的观点,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环境的改善是可以兼顾的,并认为现代工业社会只有经历一个生态转型过程,才有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生态转型过程,就是生态现代化。这是发生在生态环境领域之内但又超越生态环境范围的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变革,即在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变量和重要内容,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现代化发展理念,倡导工业生态学,注重环境责任制度化,强调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科学技术,支持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建构有利于人和生态环境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的,使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能够世世代代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在中国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生态现代化理论。较早发表研究成果的有黄英娜和叶平(2001)、陈烈和李丹燕(2004)、郭熙保和杨开泰(2006)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生态现代化的内涵、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价值及启示等几个方面,发表了大量相关研究论文,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 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环境压力的加大,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内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呈现出务实化的趋势,学者们结合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现代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内对生态现代化的研究正逐渐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伟大愿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鸟语花香、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发挥生态优势来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转型,引起了国内新一轮理论研究热潮,不少学者在理论研究过程中,通过批判性地消化吸收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坚持“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使其逐渐成为建设“美丽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生态理论创新重要成果之一。 (三)生态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生态现代化理论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其理论来源离不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来生活。这一伟大论断,是研究发展与保护关系的理论基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论著中,不乏后来被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者沿用或发展的观点。例如:马克思在论述人被外在物质力量所奴役与驱使的现象时指出,“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的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带来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3]P76他还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4]P251恩格斯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5]P305他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更进一步地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6]P38-39因此说,生态现代化理论渊源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