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代际”与“代内” “文化反哺”是国内学者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文化传播重要范式,主要指“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周晓虹,1988:23)。其理论研究多以卡尔·曼海姆(Mannheim,1952/1923)的“代际社会学”(Sociology of Generations)为学术源头(周晓虹,1988,2015a,2015b,2015c;刘晓东,2005;弓丽娜,2004;龚界文、胡静,2004;陈正良,2005;成伯清,2015;连连,2015;李春玲,2015)。其质性和定量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家庭内部的亲代子代(周晓虹,2000;周裕琼,2014;朱秀凌,2015)或学校中的师生之间(张臣、王健,2006;郑金洲,2008)。“文化反哺”概念从提出之日起,就与家庭和学校场域中的“代”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过,曼海姆(Mannheim,1952/1923)的“generation”含义较为宽泛。曼氏的“代”虽也契合生物年龄上的年代、亲子代等概念,但其理论贡献与文化演进的生理视角仅略有相涉,更主要的则在于对“社会之代”(social generations)的分析。而“社会之代”,也即具有相同社会意识、文化行为和特征的同龄人,与当代社会科学中的“同期群”(cohort)概念更为接近。因此,进入20世纪下半叶,该领域的国际学者(Pilcher,1994; Glenn,1977; Rosow,1978)均强调,“generation”更适用于描述家庭亲代子代关系,而“cohort”才是更为宽泛、也更符合曼海姆原意的表达。从中文文献看,将曼海姆的“generation”译作“代”,本身无可厚非。但偏偏中文语境中的“代”更侧重于生物年龄的代和辈分之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反向社会化”(也即反向文化传承)的研究者几乎无一例外都聚焦于家庭亲子关系、学校师生关系等年龄代际差异明显的领域,把“文化反哺”和“反向社会化”等同起来。 实际上,早期社会学家之所以使用“generation”,文化反哺理论之所以聚焦于年龄上的代际模式,和20世纪文化演进传播的时空特征息息相关:无论是曼海姆在“cohort”一词尚未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上世纪20年代,还是周晓虹正式提出“文化反哺”的上世纪80年代,“社会之代”和“生理之代”(biological generations)是同步契合的。一个更准确和学术化的表达是:社会的文化同期群(cultural cohort)与年龄的代际同期群(generational cohort)是高度匹配的。例如,在整个20世纪,能够观察到反向文化传播的场所确实仅限于学校、家庭等生物代际界限十分明显的社会场域。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新的生活方式和器物催生了“文化反哺”这一反向社会化现象(周晓虹,1988,2000),那么,本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的大规模应用,则进一步改变了社会文化传播的时空和主体特征。以微博、微信、移动设备客户端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使得文化生产的门槛迅速降低、内容快速增长、速度急剧加快,而社会学习和传播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这些特征充分适应也进一步强化了年轻人的文化生产、学习能力和追求身份区隔的主动性,进而有可能在同一生理年代、同一辈分的人群中产生出文化鸿沟和隔阂,形成“年龄之代”内部的“文化之代”。 尽管年龄群落的标签和网络传播并非当代社会文化过程的全部,但这些新生现象无疑在提示我们:自媒体时代的反向社会化模式可能已经无法用“文化反哺”这个代际的概念和理论来全面概括。因为今天的文化反向传播呈现出“代际”与“代内”并存的二元模式。越来越多的反向社会化是以“代内”的“文化反授”方式来进行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正式提出与“文化反哺”相并行的代内“文化反授”概念,以对曼海姆(Mannheim,1952/1923)和周晓虹(1988)关于文化过程中的“代”的问题和文化反哺概念进行反思和归纳补充。除了理论和案例阐述,我们还将利用“网络热词”进行大数据实证研究。我们认为,经过借用、谐音、缩写、引申、组合等多种方式产生的网络热词,借助于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力量对大众文化和社会心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当代文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志杰,2009;陈燕侠,2011;邹军,2013)。其传播过程很可能就体现了“代内文化反授”的特征。在实证研究部分,我们把在自媒体平台使用热词作为一种无意识的文化传授过程,把用搜索引擎检索热词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过程,探究这两个过程之间的统计关联。 二、理论篇:“文化反哺”与“文化反授” 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中,一个引人入胜的类型就是“反向社会化”,也即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传授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其研究主要源于国外学者对“二战”后青少年所受影响的分析(龚界文、胡静,2004)。理论上,反向社会化可以溯源到卡尔·曼海姆对社会文化过程的概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有新参与者出现,而原有的文化参与者逐渐消失,因此呈现出代际的更替(Mannheim,195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