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下雪了,在我记忆里,是这个冬天的第四场雪。与时断时续的初雪不同,也与后两场纷纷扬扬,瞬间冰封世界的鹅毛暴雪不一样。今天的雪,细细小小的,顺着乱序的风在空中胡乱而舞,伸出手试图接住一片冰莹,却在触碰的瞬间融化了,留下一丝转瞬即逝的冰凉。不要小看这样柔弱的雪,在不留意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落下,落在砖瓦、落在枝丫、落在土地,第二天清晨,迎接你的将是一片白茫茫的纯净世界。就是在这样窗外散着云刮着风下着雪,室内被暖气烘烤得焦躁的波士顿,我走进90后作家修新羽笔下的文学天地,准备着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忽然有流星的出现,风雪乍起。 《不仅是雪》讲述的是两个“什么都不会”的青年男女在生活的寒冬里相互取暖、自我取暖,一夜成长的故事。“我”陪伴恋人印时在波士顿求学,他是父母在“我”25岁生日时介绍的相亲对象,一流高校的哲学博士,在外人眼里,性格温暾,做事谨慎,彬彬有礼。表面看起来,印时把自己与日常生活隔绝,与现实世界决裂,冷冰冰的,似乎是一个高傲的学术精英应有的样子。实则他“懦弱,疲惫,虚伪”,毫无生活能力,依靠别人照顾生活,更恐惧担当。前女友因身体原因在怀孕与生命择一时,印时全身而退,直至经家人与“我”相亲相恋亦难摆脱阴影,并郁结在与“我”的生活中。然而,“我”爱印时所有优点和缺点,他“在自我欺骗时才会有的表情,那是一个不相信天堂的人才会有的表情”,他看书的时候不让别人亲近,只有我可以出现。那些“我”身上缺失的个性在他身上凝结成冰凌般尖锐又夺目的吸引力,在他身边仿佛才能让自己完整,让自己特别。“我”爱印时,爱到想和他结婚,爱到怀上了他的孩子。“坐在印时身边,是永远也不会无趣的。”“他看书的时候,我就看他。我们都在学习,我学到的或许还要多一些。”“我”学会了与这样的男人生活,但似乎始终读不懂眼前熟悉又陌生,沉浸在哲学世界中的男人究竟爱不爱“我”,想不想与“我”构建未来。“我”听到朋友和母亲关于他欺骗的流言,不愿相信,自我安慰“他们不了解印时”。 修新羽以哲学性的思辨层层推进故事的进展。这种思辨透过女性精神世界的自我构建和自我解构展开,女性视角复调性的叙述,带来真实生活的无力感,给读者设置了走进人物精神世界的路径,感受幽微情绪裂变:怀疑、宽慰、希望、迷失、无奈……现实一点一点摧毁生活信念、理想与爱意,个体的希望从无助的现实指缝中流失,日渐变得孤独,凄清,无奈更无助,直至自我坠落:“那么在这场白昼里,我的眼睛最先花掉。就像是一台终将被淘汰的机器,总要有什么最先坏掉,先是这部分,然后是那部分,边坏边修,直到再也无从修起。先是眼睛,然后我的手腕会酸痛,我的牙齿会松动,我的头发会慢慢开始变白。这世界总要把我们淘汰掉的。”明明意识到现在的生活“单调乏味空虚无聊”,但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轨道,“我”也只能在精神世界里不断给自己暗示,这样的生活很好,生活本来应如此。“他看书的时候我就看他”“年复一年”“我们是什么也不会的人”……重复地暗示,像是给自己加油打气,在随时崩塌的生活边缘得以悬崖勒马。好在作者长于思辨,可谓既智性,又清灵,她没有像很多青年作家一样陷入漫无边际的喃喃自语,纠缠于人物混乱而敏感的思绪,而是灵巧地穿梭于精神世界与现世生活中。生活实感反而透过叙述者精神和身体的视角,展现得更加立体生动。 一切都有预兆,最可怕的是当你鼓起勇气,试图改变生活境遇,投掷一块石子打破生活的死水微澜,然而水面毫无回应,仿佛你从来没有努力过。 “印时,”我说,“我们要赶紧回去结婚了。” 印时不说话,不理我。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哑巴,只会在心里自言自语而什么都说不出来。我跑到楼下的餐厅里,拿着手机录音,又说了一遍:“我们要赶紧结婚了。”这次确凿无疑,我真的把话说出来了。 这种沉默让人绝望,你无能为力,感觉水面开始结冰,你绝望地哭了,想留有尊严,“必须要给出他一个理由,一个能解释所有事情的理由,一个充分的、足够有冲击力的理由”。你想再努力一次。 “我怀孕了。”我说。 “我知道。”他回答。 却发现水面已经冰封,不知道何时才会融化,不知道还会不会融化。你知道那一次次的试探已经用尽所有心力。母性在绝望的生活中被激发,其坚韧不仅在于生命的繁衍,也在于在失败的感情中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境遇再艰难,还是会被身体里柔软的小生命牵扯着,直面人生。“已经很晚了,我并不在意饿到自己,甚至也不再在意饿到印时……但我不能饿到‘别人’。无论如何,纵使谁都恨我,我也不能对它不好,让它怨恨我。”雪天里的外出觅食被伪装成“离家出走”,这个自私又懦弱的男人以为要失去你了,才知道崩溃。 真相总是无情。“研究我们这个社会的本质,研究人们究竟为什么要像狼与狼一样敌对,像战争一样地生活”的印时却真的在像战争一样生活。颇具讽刺,这个利己主义的校园精英欺骗女友没有奖学金,却把全额奖学金寄给了可怜的前女友,靠着女友家庭的资助求学,靠着女友的照顾生存,同时又惮于承担婚姻的责任。 当这个已经成年许久的高傲书生“红着眼睛,把身子蜷缩起来,像是个犯了错的孩子。他知道我会心软的,他知道我最终会原谅他”。男性与女性在生活困境中的软弱表现昭然显现,印时表现为逃避与示弱,“我”表现为妥协与谅解。这份爱情太不平等了,“我”义无反顾地陪读,被漠视后的自我安慰,财富与心力的付出等等,都被印时视为理所当然,只有当生活轨道突然偏转,他才痛感失去,做出改变。 印时外出寻找“我”摔倒雪中,融雪剂在衣服上留下难以去除的痕迹,如同残酷的真相在两人心中留下的伤口,难以消除。即使慢慢愈合,终究也会留下触目疤痕。 除非有着耐心,技术,以及运气,才有可能把那些痕迹处理干净。我没有,我和印时都没有:我们都是什么也不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