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1/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7)02-0046-08 德国“卓越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始于2004年,意图使德国的大学在全球科学研究领域继续发挥“灯塔”作用,成为和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一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学。随着“卓越计划”第二期将于2017年结束,德国政界、学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卓越计划”是否是一项成功的计划?如果继续实施“卓越计划”,新计划该如何开展?后“卓越计划”的德国大学又将何去何从?本研究将就这些问题开展论述。 一、“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与概况 (一)背景:德国大学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教育和科研的总体水平较高,其“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洪堡理念更是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德国大学的发展却遇到了一系列的瓶颈。首先,尽管德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学,但今日当人们谈及世界顶尖大学时,一般很少会在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一连串名字以外立即枚举出一两所德国大学。此外,相比英美等国,德国大学在多个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均不突出。其次,德国高等教育缺乏竞争机制,难以激发大学的活力。德国高等教育遵循平等、公正的原则,因此德国大学之间通常只存在建校历史或规模大小的差异,而不区分重点与非重点。[1]再次,德国大学的经费预算与英美顶尖的高校相比可谓相形见绌,即使与本国的校外科研机构相比,其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也远远落后,因而导致德国大学的科研陷入了困境。以上这些问题都促使德国政府设立“卓越计划”,打造一支“日耳曼常春藤联盟”。 (二)“卓越计划”的概况 作为德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重点大学建设计划,“卓越计划”自实施以来,在德国国内与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2005-2017年间,德国联邦政府向“卓越计划”投入了46亿欧元,[2]分为一期(2005-2012年,19亿欧元)和二期(2012-2017年,27亿欧元)开展,其中,联邦政府出资75%,各州州政府承担其余25%的经费。“卓越计划”的遴选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DFG)和德国科学和人文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WR)共同主持(见图1)。
图1 德国“卓越计划”第一、二期的基本情况 来源:作者汇总相关信息并绘制。 与多数国家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计划仅以大学为单位进行资助的做法不同,“卓越计划”的资助领域包括三个方面:(1)博士生院(Graduiertenschulen),旨在提升青年后备科研人员的实力,通过结构化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技能;(2)卓越研究集群(Exzellenzcluster),旨在发掘大学的研究潜力,扩大德国大学的科研网络与合作,从而促进大学与大学、大学与校外科研机构开展持续的科研合作;(3)高校顶尖研究的未来理念(Zukunftskonzepte zum projektbezogenen Ausbau der universit
ren Spitzenforschung),又称“卓越大学”(Exzellenzuniversit
ten),以大学为单位进行资助,旨在拓展德国顶尖大学各自的强势学科,提升其国际竞争力。[3]按照竞选规定,一所大学唯有竞争到至少1项“博士生院”和1项“卓越研究集群”的资助名额,才有资格参与“卓越大学”的竞选。上述三个方面的资助内容虽相互独立,但与大学的科研紧密相连,共同促进“卓越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卓越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 2015年,在“卓越计划”第二期即将进入尾声时,德国政府委托国际评审专家委员会(Internationale Expertenkommission zur Evaluation der Exzellenzinitiative,IEKE)对“卓越计划”近10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4]为实施下一阶段“卓越计划”的规划提出依据。2016年1月,国际评审专家委员会从大学分化、大学治理、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科研后备人才、大学在科研体系中的融合以及国际化6个方面对“卓越计划”实施前后进行了比较并形成报告。本研究结合这一报告及相关的实证数据(如德国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德国大学在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等)对“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