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生不息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由岭南布衣而跃为卿相,又因谪迁而引起皇帝沉痛悔思,其“风度”得到皇帝激赏而成为宰执荐引公卿、朝廷录用大臣参照的审美标准,被称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在政治上以品行、风仪、文学精识见知玄宗;在文学发展史上,他开启“轻缣素练,实济时用”的一代散文新风,将唐代诗品由“正”导向“醇”,开唐诗“清澹一派”,“为李杜开先”。“九龄风度”不仅成为有唐一代人物品评的审美标准,而且对唐代文学的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九龄风度”:宰执荐引公卿的审美标准 张九龄是开元名相和文坛领袖。玄宗“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①,盛唐逐渐呈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风正直和社会和谐的盛世风貌。然盛唐后期,唐玄宗逐渐骄奢淫逸,喜用奸佞,贬谪直谠之臣。《旧唐书·张九龄传》载: (开元)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② 可见,张九龄虽罢相,然“九龄风度”受到唐玄宗激赏而成为当时宰执谈论荐引公卿、朝廷录用大臣所参照的审美标准。 据文献记载综而观之,玄宗品评“九龄风度”,基于张九龄的“风仪”“品行”“文学精识”三个层面: 一是张九龄“风仪秀整”,令玄宗见之“精神顿生”。人物品评,离不开直观的审美具象。《旧唐书》《新唐书》均描述了张九龄上朝时,因“体羸”或“体弱”设笏囊使人持之的独特场景。《唐语林》载:“玄宗早朝,百官趋班。上见九龄风仪秀整,有异于众,谓左右曰:‘朕每见张九龄,精神顿生。’”③ 二是张九龄守正忠直,具有宰辅大臣应有的品行风范和预见性。《新唐书·张九龄传》载: (九龄)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当是时,帝在位久,稍怠于政,故九龄议论必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武惠妃谋陷太子瑛,九龄执不可。妃密遣宦奴牛贵儿告之曰:“废必有兴,公为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曰:“房幄安有外言哉!”遽奏之,帝为动色,故卒九龄相而太子无患。④ 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暗中勾结李林甫,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瑁为太子,在玄宗面前诬陷太子瑛、鄂王瑶和光王琚,又密求九龄相助,许之以长处相位,被九龄严词拒绝。张九龄在为之“动色”的玄宗面前直言诤辩: 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蛊之事,将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亡。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元宗默然,事且寝。⑤ 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张九龄以史为鉴,“议论必极言得失”,挫败了李林甫和武惠妃的结党营私,极力维护着盛唐稳定的政治局面。 张九龄为相期间,“所推引皆正人”,树立朝廷正气。《旧唐书·严挺之传》载: (挺之)与张九龄相善,九龄入相,用挺之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陆景融知兵部选,皆为一时精选。⑥ 张九龄任用“一时精选”的严挺之知吏部选,用陆景融知兵部选,直接触及朝廷选拔用人的理念、标准和制度的改革,修正武后以来用人惟亲的陋习。 在选拔宰相大臣的问题上,张九龄主张注重人品,量才使用,极力反对玄宗感情用事的恩赏和李林甫的结党营私。如: 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⑦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⑧ 张九龄在朝廷选用宰辅大臣问题上敢于屡次触怒皇帝,特别在玄宗怒问“事皆由卿邪”、质问“卿有何阀阅”的时候,仍能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充分展现了守正忠直的品行和蕴藉儒雅的大臣风范。但由于唐玄宗晚年刚愎自用,好听阿谀谄辞,张九龄最终受李林甫的造谣中伤而被罢相。“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⑨,直接导致了朝廷政风和士风的转变。 唐宋士人常将张九龄罢相与唐代治乱联系起来。如《新唐书·崔群传》载:“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⑩苏轼亦指出: 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牛仙客。轼窃谓:士大夫砥砺名节,正色立朝,不务雷同以固禄位,非独人臣之私义,乃天下国家所恃以安者也。若名节一衰,忠信不闻,乱亡随之,捷如影响。西汉之末,敢言者惟王章、朱云二人,章死而云废,则公卿持禄保妻子如张禹、孔光之流耳。故王莽以斗筲穿窬之才,恣取神器如反掌。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九龄既已忤旨罢相,明皇不复闻其过,以致禄山之乱。治乱之机,可不慎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