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7)1-0059-07 情绪智力最初是由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Goleman于1995年对情绪智力进行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对个人成就的影响远远大于认知智力的影响,个人成就有80%受到情绪智力的影响。因此,情绪智力是一个人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2]。Bar-On和Parker于2000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感觉和控制个人情感,与他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具有抗压能力,生活更加愉悦[3]。梅耶和萨洛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情绪对于个人成就有重要影响,并能通过有效测量情绪智力来预测个人成功。情绪智力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教育教学领域情绪智力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但是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着差异。 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学业成就影响显著。Schutte采用学生年度“平均绩点”GPA作为学业成就的衡量指标,结果证明情绪智力与学生的GPA存在相关[4]。Petrides,Frederickson & Furnham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较高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较好。他们采用Bar-On情商量表,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研究结果发现,学业成就与情绪智力整体以及多个维度都显著相关[5]。国内学者刘海燕对学业优秀的学生与学业较差的学生进行对比,发现优秀学生在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上的水平明显高于学习较差的学生[6]。冯翠仙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关系极为密切[7]。陈树婷的研究结果是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8]。朱小虎指出,有一些无法用传统测试来测量的学生特质,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预测作用,而情绪智力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9]。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没有关系。Wehchsler采用Bar-On的情商量表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学生总体情绪智力对学业成就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分量表如学习心态、压力管理等,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影响[10]。Wiataszewki,Aalsma选取学业优异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现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显著作用[11]。Brackett对大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情绪智力与GPA不存在相关性[12]。Oconnor & Little采取自我报告、他人测评两种方式,分别对情绪智力进行测量,研究与GPA的关系,两种方式的结果都表示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GAP的影响不显著[13]。朱仲敏对于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认知智力对学业成绩的解释力高于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的解释,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不显著[14]。尹志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学业成绩并无显著相关关系[15]。 从上面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关系持不同研究结论。以上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将情绪智力、学业成就作为单变量,然后线性回归分析这两个单变量之间的关系。然而,情绪智力、学业成就本身是隐变量,并且两者之间通过中间隐变量间接相互作用。线性回归分析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而且会因为共线性的原因,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因此,本文克服以上研究方法上的缺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变量,也可以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及包含一些中间变量。 二、模型建立 (一)理论综述 第一,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蒋克就认为,人际关系指人们通过有形无形的接触、交流、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关系[16]。Salovey,Mayer & Goleman使用EIS量表针对大学生情绪智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情绪智力高,与他人相处越融洽,懂得如何妥善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困难[17]。李皓等人的研究表明,综合能力表现高的学生,其情绪智力水平高于较差的学生,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因素。按照情绪智力得分对数据进行分组,发现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大学生在人际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8]。 第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赵倩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中,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情感支撑的缺乏、普通同学与学生干部的交往障碍、与异性交往障碍、特殊群体交往障碍等方面,这些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均具有显著影响[19]。缪祝意对学生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学生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均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20]。王军通过对2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学习带来动力,提升学习效率,理工科大学生和文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工科大学生认为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来提升人际关系[21]。罗标及陈维选取了学业成绩优秀和学业成绩不佳的两组大学生进行比较,其中,学业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性格较为开放,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同时,他们学习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情绪稳定,且不易受不良情绪的困扰,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表现相反[22]。 第三,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学业参与的影响。对学生学业参与的测评逐渐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标准以及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孙汭睿、丁小浩认为学生的学业参与行为,是指学生在特定的院校环境中,在学习活动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行为决定了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多大程度的发展[23]。杨社娥通过对大学新生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的综合表现主要取决于自我管控情况,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克服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24]。赵蕾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9名大学生和2名老师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学业参与的因素主要包含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制度行为因素,他们相互影响,作为一个主体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参与情况[25]。仲雪梅(2011)的研究发现,在影响学业参与的内部因素中,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业参与,而学习态度与情绪智力有密切的关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