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水平发展陷阱”及其教育发展意义 “低水平发展陷阱”是事物演进中局部均衡协调的同时整体低水平发展态势的描述,指子系统配合良好但整体系统发展水平较低的一种状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一是从子系统视角看,这是一种均衡的发展状态,各个子系统在发展中能够相互适应和促进;二是从系统整体视角看,这种发展状态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促进程度和协调性较低,因而导致系统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这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当下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应该看到,经过历届政府和无数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等教育规模在总体上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伴随着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也超过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并居于世界第二,迈入了新的历史征程。拥有如此巨大的规模,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子系统,教育与经济如何协调以促进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问题在当下教育治理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用“低水平发展陷阱”来描述传统教育与经济在规模扩张阶段形成的一种均衡状态,那么在未来教育和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从传统的数量性均衡增长跃升到质量性协调发展路径,因此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研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具体质化到专业设置和行业产业的就业关系中。“低水平发展陷阱”在专业与行业产业协调方面的表现为:专业结构与行业和产业的就业结构相适应但二者却不能协调发展,在专业的供需上尚存在不均衡状态,而且在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等,这些表现导致了教育和经济无法在社会层面的形成整体上的高水平发展态势。因此研究二者的均衡和协调状态并提出优化路径对于提升专业治理质量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操作性的教育学意义。 学界很早就关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社会经济产业行业的关系问题。较早的研究关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1][2][3]以此为开端,逐步过渡到研究二者双向的互动关系,如有学者关注“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校企互动关系,[4]有学者关注互动过程,[5]还有学者关注以就业为媒介的专业与产业的供需关系等。[6][7]近年来,学者们将对专业与产业行业互动关系的研究推进到更加深入和量化的耦合分析阶段,关注专业的多元耦合、[8]以知识为载体的协同模式与机制、[9]专业与工业化的耦合、[10]专业与制造业协调耦合、[11]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等。[12]回顾有关文献,对于专业与行业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质性分析向质性与量化并重的过程。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专业与产业行业的关系进行耦合分析,并将教育与社会经济联系方面的研究从产业或者单个行业层面推进到全行业层面,从国家与地区层面推进到学校层面,据此探寻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地区治理摆脱“低水平发展陷阱”的路径。 二、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耦合界定及发展指数 (一)耦合分析及其指标 本研究将使用耦合分析方法来探析地区性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的协调状态,这种方法以系统论的方法全面综合地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协同变动,以及由此对整个大系统发展的影响,[13]其测量指标有两个,即耦合度和协调性。耦合度用于测量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考察的是个体要素间的互动。协调性测量的是二者协同发展的水平,考察的是系统整体的发展。根据廖重斌的定义和分析,[14]令
代表子系统i的发展指数,则系统i与j的耦合度
和协调性
计算公式分别为:
(二)耦合状态的界定 专业设置和经济结构的耦合状态是通过耦合度和协调性的划分进行界定的。因此,可以根据耦合度和耦合协调性分类标准(如表1和表2所示),对地区专业设置与各个行业产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类研究。
这个分析框架可以从系统耦合视角对“低水平发展陷阱”进行更加具体和量化的界定。协调发展的高水平耦合是系统发展的目标,因此耦合度和协调性的良性配合是系统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低耦合度代表的是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落后或超前于另一个系统的发展,是一种扭曲性的发展,会以一个要素的滞后或损失为代价。低协调性的发展代表着整体上系统发展水平的低下,即使耦合度高,也将是“低水平发展陷阱”。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水平发展陷阱”就是系统耦合处于高耦合度低协调性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