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17)01-0024-07 DOI:10.14086/j.cnki.wujhs.2017.01.005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城市近代化具有先导和火车头作用,生活近代化则是社会近代化变革的一种标志和结果。生活世界的变革首先从城市开始,特别是处于中西文明交汇前沿并具有扩散影响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西方生活元素输入及生活近代化变革的桥头堡。自晚清上海、天津等早期通商城市生活领域出现变化,直至清末以后伴随政治变革和制度变迁,生活变革潮流向其它城市扩展,各大城市新生活元素成为引领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变迁的播种机。因此,伴随近代社会史和城市史研究的深化,城市生活史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关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但迄今尚未有专文对此领域的研究状况作过综合评介,为了反省过去以寻求发展,本文拟对近代城市生活史的研究历程作一回顾,并对研究热点、缺陷不足及发展趋向作些讨论。 一、研究历程及发展阶段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以城市为空间范围、以生活为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附属期。有关近代城市生活的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史复兴带动城市史复兴以后,即开始有了相关研究,但90年代之前研究成果不多,相关内容主要附着于两个领域:一是附着于近代城市史研究中,但由于生活只是城市社会变革的一种结果和呈现,不是城市变革的先端和发动力量,因而所占分量不重;二是附着于近代风俗史等论著中,但一般内容比较综合和笼统,缺少城市特性和城市空间感。因此,这一时期近代城市生活史虽然有了一些零散研究,但尚不能称为一个专题研究领域。 第二阶段,1990-2000年,初兴期。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史和生活史研究走向深化,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领域得到开拓,开始出现较多研究论文,也出现了较早的研究专著,如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二书,是较早有关近代城市生活史的研究专著,标志着近代城市生活史开始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第三阶段,2000-2016年,兴旺期。2000年以后,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开始快速发展。首先,集中出版了一批有代表性大城市近代生活史研究专著。如袁熹《近代北京的市民生活》(北京出版社2000年),对近代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北京的市民生活作了开拓性研究。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一书,考察了晚清上海通商后出现的生活风俗与观念变迁的互动。周俊旗主编《民国天津社会生活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一书,考察了天津在民国时期成为北方经济中心都市的过程中,市民衣食住行和就业、交往、消闲、时尚等生活方面的变化。这三部书分别对上海、北京、天津三大全国性中心城市生活史作了比较综合性的研究,标志着近代城市生活史开始有了比较成熟的系列研究专著。与此同时,《史林》2002年第4期刊出“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笔谈”专栏,多位学者撰文讨论开展城市生活史研究的意义,呼吁倡导加强研究。这些都标志着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开始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此后近十余年来,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日渐兴旺,成为一个吸引海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门领域,表现为研究成果快速增多,涉及面不断扩大,论题愈益细化,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有创新,形成一些研究热点,也显示出一些特点。 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的成熟与成就,还反映在近年出版的近代生活史综合通史著作。由于城市生活是近代生活变化时间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大、领域最广、具有先导性和代表性的领域,因此城市生活史研究的积累,为撰写大部头近代生活通史著作奠定了基础。如近年陆续出版的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李长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李长莉、闵杰、罗检秋、左玉河、马勇合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这三部近代生活综合性通史著作中,城市生活都是主线和主要内容,是反映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达到一定广度与深度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二、研究对象城市的分布 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对象城市的分布,取决于以下因素:第一,该城市由中西文明交汇引起生活领域变化的先后、程度及范围,出现新生活元素的数量、种类及层次,在中国人生活近代化变迁过程中的地位及影响力;第二,留存历史资料状况;第三,研究力量。这些因素具有优势的城市,会成为研究者优先或集中选择的研究对象。其中第一是首要因素,由于各地生活领域变化先后及程度极度不平衡,由此导致研究对象城市的分布也呈现极度不平衡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在少数全国性及区域中心城市。 (一)集中在全国性及区域中心城市 1.全国性中心城市 上海第一批开口通商,很快发展为全国第一大商业贸易城市,是近代中西文明交汇时间较早、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西方生活元素进入及社会结构变动而引起生活领域发生变化时间早、速度快、规模大、领域广、影响最大的城市,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且贯穿整个近代百年,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新生活文明的中心,因此受到研究者集中关注。其次是稍后兴起的北方通商及新生活文明的中心天津,以及清末新政以后全国政治与社会变革的中心北京。这三个城市都具有全国性影响,可说是全国性中心城市,相继成为城市生活史研究最受关注的重点城市。 上海城市生活的丰富内容、在中国近代社会占据的特殊地位及对全国的强大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关注,不仅上海本地学者,还有上海之外的学者甚至海外学者,纷纷对上海城市生活展开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生活史的研究论著数量,也远远多于其他城市研究论著的数量,呈现一枝独秀的状态。较早及综合性研究著作除前述成果之外,还有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中华书局2006年)、熊月之《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