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6)06-0001-09 面对呈现出日益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生态危机,当代西方产生了“深绿”、“浅绿”和“红绿”生态思潮,他们立足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对生态危机的根源、本质与建设途径等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并成为当代西方生态文明的主流话语。如何借鉴和超越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霸权话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立足于生态危机的本质和后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建构以实现环境正义为价值诉求为导向的后发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是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看待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实质,是我们建构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的前提。对于上述问题,西方生态文明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做过有益的探索。具体说:以“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为理论基础的生态中心主义、生态自治主义的“深绿”思潮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及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经济增长;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等“浅绿”思潮在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展开辩护的同时,通过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展开修正,形成了以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人类对保护环境的责任为核心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浅绿”思潮看来,人类的利益是生态运动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理由像“深绿”思潮那样否定和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浅绿”思潮看来,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口增长过快、现代技术的固有缺陷和对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基于以上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诊断,“深绿”思潮主张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确立“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生态价值观,通过生态社区自治和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实行排斥科学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的稳态经济模式;“浅绿”思潮则相信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解决生态危机的潜力,主张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开发更好的技术,并使自然资源市场化,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政策,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深绿”和“浅绿”思潮虽然在生态价值观问题上产生过激烈的争论,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立场却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从思维方式上说,他们都拘泥于生态价值观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秉承的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上说,都抛开资本、资本主义制度抽象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为资本主义制度推卸当代环境治理责任和义务的作用,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与“深绿”与“浅绿”思潮立足于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价值立场不同,包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红绿”思潮则都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秉承批判态度,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对当代生态危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三点:一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必须把生态运动与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通过激进的阶级运动来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和全球权力关系,建立以生态理性为基础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而有机马克思主义虽然也主张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与生产方式,建立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但其途径则是抽象的以“共同体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有机教育:二是在生态价值观的问题上,以福斯特、佩珀、格伦德曼为代表的正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不同于“浅绿”思潮建立在资本和个人主义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而是建立在集体和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本顿、科威尔为代表的非正统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主张建立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但这种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不同于“深绿”思潮所主张的脱离制度批判的抽象的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基础上的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有机马克思主义虽然主张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但是对他们所主张的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并没有作出过明确的规定;三是对生态文明的本质的理解上存在区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现代主义的立场,反对把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技术运用对立起来,反对把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绝对对立起来,强调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在哲学世界观、文化价值观和经济发展观上有别于工业文明;而有机马克思主义由于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怀特海主义的后现代性质,导致了他们把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对立起来,把生态文明理解为排斥现代技术运用,是人类屈从于自然的所谓和谐的生存状态。 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对于我们反思人类应树立何种生态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但由于其理论看不到资本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才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并以捍卫人类整体利益为借口,撇开生态危机产生的责任主体,要求所有人无差别地都要为生态危机承担负责。而他们所谓的“人类整体利益”本质上是资本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冲淡了资本在当代全球环境治理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无法正确处理人类实践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暴露了其理论过于抽象性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重大缺陷。这一缺陷直接导致了以追求环境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穷人环保主义”运动的产生。这一运动于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后来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其核心理论观点是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工业化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城市特权阶层的过度消费;二是持续不断战争和军事化。在他们看来,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偏执于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不仅没有把握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实质,而且在处理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拘泥于抽象的人类整体利益,只会更加加剧社会不公正。因为对于后发国家面临的不是如发达国家那样如何保证生活质量的问题,而是如何谋求生存的问题。后发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平等以及经济和政治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以维护生存为目的的穷人的环保主义思潮的核心是如何实现环境资源的分配正义,实现环境正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