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俄罗斯对阿萨德政府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武器、情报、能源、军事顾问、以及联合国的投票。但是,俄一直避免直接卷入冲突。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突然直接介入叙利亚战事,俄军对“伊斯兰国”等反政府组织展开大规模连续地空中打击。这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第一次直接的军事行动,震撼了世界。2016年3月14日,俄突然宣布,从15日开始,从叙利亚撤军,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俄罗斯对叙利亚的突然介入和突然收手,有何战略考量?俄罗斯的行动,导致了怎样战略后果? 在世界范围内,对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为,有着迥然不同的评价。一些人对此赞不绝口,认为这使俄实现了战略翻盘,重回大国之巅。①俄罗斯取得了战略的成功,“展示了军事实力,改变了冲突态势,却没有陷入泥潭。”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俄罗斯的一次失败的冒险。③这自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目标是什么?俄罗斯采取了什么策略?俄罗斯的目标实现了吗?如何解释俄罗斯的行为?俄美叙利亚政策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叙利亚的未来在哪里?俄罗斯的决策机制如何运作?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对整个事件做出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估和判断。 一、俄罗斯与叙利亚的渊源 叙利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战后英法通过《赛克斯—皮柯协定》,划定了中东的版图。现在的叙利亚,建立在原奥斯曼帝国阿拉伯省的基础上,一战后主要由法国控制,1946年获得独立。 1970年,哈菲兹·阿萨德(老阿萨德)发动政变上台,开始长期执政。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传统盟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苏联就和巴沙尔的父亲老阿萨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由于和以色列长期敌对,叙利亚需要外来支持。因此,老阿萨德政府向苏联靠拢。1972年,老阿萨德造访莫斯科,与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同一年,叙利亚将塔尔图斯港租借给苏联,成为苏联地中海分舰队的重要基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苏联通过派遣军事顾问,培训军事人员,提供武器,给予叙利亚大量援助。1980年,苏叙双方签署了友好条约。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逐渐形成俄罗斯支持阿拉伯国家,美国支持以色列的这样一种状态。1977年埃及和以色列实现和解后,俄在中东的影响力开始迅速萎缩。1991年12月的苏联解体,加剧了这种情况。 苏联和俄罗斯联邦(1991年后)一直是叙利亚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叙利亚政府军几乎全部使用苏式武器。叙利亚有大量的俄罗斯侨民,有东正教堂,许多叙利亚人和俄罗斯人通婚。2011年利比亚政权更迭后,叙利亚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凸显。叙利亚成为俄在中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塔尔图斯港是俄在前苏联范围外唯一的军事基地,是俄在地中海唯一的支点。俄罗斯对叙利亚政府的支持,既是一种历史的惯性,又是基于现实的考量。从2011年开始,俄罗斯多次派出包括“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大型登陆舰和导弹驱逐舰在内的各种军舰,组成编队,前往叙利亚附近的地中海水域,执行任务、进行威慑。 2013年8月“化学武器事件”④爆发后,美国认定阿萨德政府负有责任。美、法等国政府决定对叙动武,奥巴马总统专门发表了全国讲话,并展开相关军事部署。关键时刻,由于美国国内对“动武”的支持不够,再加上俄罗斯适时提出了“化武换和平”倡议,这个建议被阿萨德政府和美欧接受。战争危机暂时缓解,美俄就召开第二次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议达成共识,叙利亚危机暂时缓和。直到2015年俄罗斯的直接干预。 长期以来,俄叙双方也存在一定的观念分歧。因为,无论是老阿萨德还是小阿萨德政府,主权意识强烈,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叙利亚一直将以色列当作最大的敌人。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问题上,俄叙双方也有不同看法。叙利亚领导人一直抱有一个大叙利亚计划,试图建立一个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的大叙利亚,很多叙利亚人认为叙利亚和黎巴嫩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俄罗斯并不支持大叙利亚计划,也不支持叙以长期作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莫斯科也约束不了大马士革,比如戈兰高地问题、⑤发展化学武器的问题。 二、俄罗斯行动的目标 俄罗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让人惊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斯坦诺维奇(Stephen Sestanovich)指出,俄罗斯突然强力干预叙利亚源自三个因素:俄连续十几年军费增长所带来的军力的提升:中东伙伴如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对叙利亚政府的支持;美国领导的联盟(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约旦及其他国家)的犹豫和不团结。⑥然而,这些分析都是侧重客观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出兵叙利亚,俄罗斯有三大直接目标: 第一,力图突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面临的困境,通过开辟新战线来转移焦点,其实质是一种战略的迂回,这是俄罗斯最大的目标。从2014年到2015年,因为乌克兰问题,俄和美国、北约、欧盟的关系紧张。从黑海到波罗的海,美国、北约和乌克兰频繁举行军演,展示实力、进行威慑。而俄罗斯采取了许多反措施,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2015年9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普京公开批评美国,认为是其妄自尊大和冷战思维,导致了乌克兰危机。“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唯一的单极霸主。那时,处在金字塔顶峰的那个国家,产生了幻觉,认为自己既然如此的强大和特别,那么肯定比所有其他人都更加知道该怎么做。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考虑联合国了。”“冷战期间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部分同僚力图扩大自己政治版图的行为,占据了主导地位。首先,北约扩张这一路线还在持续。……在乌克兰,确实发生了这种情况,(北约和美国)利用大多数人民对当时乌克兰政府的不满,从外部挑动武装政变,最终导致内战爆发。”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