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6)04-0089-16 一、打造亚洲教育枢纽的政策背景 香港作为经济成功转型的典范,在20世纪60、70年代完成了从小渔村到一个工业城市的转型,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型。此后,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以及支援专业和工商业的服务业并列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成为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截至2014年,四大支柱产业合计占GDP的百分比达57.5%,其提供的工作职位占总就业人数的47.5%(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2016)。显而易见,这些行业均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事实上,在自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香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投入,吸引国际人才和培育本地人才是香港开发人力资源的首要方式。一直以来,香港都是一个移民社会,特别是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大量来自中国内地的居民所带来的知识、技能以及资金,在工业化阶段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将香港发展为区域教育枢纽及亚洲国际都会,以吸引众多内地以及海外的优秀人才来港发展,从而增加香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Mok & Yu,2011)。 在本土人才发展方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实现其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作为前英属殖民地,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蓝本而建立的。1965年,殖民政府建立了非法定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资助委员会(UGC,以下简称教资会),负责监管香港。教资会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包括商人、大学学者、中学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社区领袖等。作为教育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香港特区政府通过教资会的资源分配机制对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资助。以2014-2015学年为例,教资会对高等院校的拨款超过178亿港元,约占特区政府教育支出总额的24.1%,占特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4.5%(UGC,2016a)。 一直以来,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是以教资会资助的8所高等教育院校为主。然而,随着香港私立高等教育的兴起,目前香港增加了11所私立(财政自给)大学;此外,还有一所特区政府资助的香港演艺学院(见表1)。为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这8所香港特区政府资助之高校的学生规模自2000年以来亦不断扩大。例如,在2004-2005学年,这8所院校招收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为47489;在2014-2015学年,人数上升至79916。同一时期,8所院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型)人数由4555增加到7103(UGC,2016b)。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证明了香港高等教育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香港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迫切要求。这些改革起初并未强调将香港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服务输出地的目标,而是着重于推进优质教育(Chan,2008)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建立的香港特区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检讨。其后公布的《教育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教育是香港在未来发展中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Education Commission,2000)。此外,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区政府计划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内为60%的本地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专上教育的机会(Tung,2000)。这一系列改革为上述的目标以及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的政策奠定了基础。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世界各地枢纽地区的飞速发展,将香港提升为区域教育枢纽的愿景就变得尤为重要,并在2010-2011年度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议题之一。香港特区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教育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建立,以期重振香港经济并实现经济长期多元化可持续发展(Mok & Cheung,2011)。 此外,中国内地大城市的迅速崛起及香港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与将香港提升为教育枢纽的政策密切相关。作为特别行政区,香港将自己定位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中国城市。为使香港更好地承担起通往中国内地桥梁这一角色,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动新的支柱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活动多元化。其中一个支柱产业就是教育(Mok & Ong,2011),通过吸引非本地学生(中国内地、澳门、台湾或国外)来港求学及毕业后留港工作使香港成为区域性教育枢纽,并借此满足本地对于熟练劳动力及高质素人才的需求(Lai & Maclean,2011)。以行政长官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是该项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在2004-2005年《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明确提出,积极推动香港成为亚洲的国际都会,比肩北美洲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而发展教育产业是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Tung,2004)。报告指出: 作为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应该汇聚各方人才……我们应从环境保护、子女教育、文康设施等各方面继续改进香港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服务水平。香港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专业水平较高,在满足港人需求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产业,为内地和亚洲地区居民提供服务(Tung,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