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结束两个任期。过去8年,美国的战略与外交政策继续处于调整中,在中东地区尤其明显。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美国继续从中东战略收缩,努力避免深度卷入,注重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发挥多边机制,量入为出,趋利避害。同时,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格局大变,恐怖主义逆势扩张,难民潮严重外溢,形成两个危害世界特别是欧洲稳定的变量,谋求基本稳定成为奥巴马任内中东外交的最大诉求,由此也引发一系列政策调整,进而对美国和地区国家关系形成冲击。其中,美国与中东海湾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沙特的关系阶段性沉降十分突出,无论是双方公开相互批评,还是在中东事务中协调缺失,都体现双方关系的冷淡与裂隙。美沙关系走低不仅成为推动地缘版图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沙特未来在中东地区的作用乃至王权统治前景投下一层阴影。 作为昔日美国在中东的传统战略盟友,美沙关系缘何从亲密走向相对疏远?这源于多方因素的综合与集成,其中双方在地缘政治方面的摩擦是美国与沙特关系趋冷的最直接表现,因此本文拟从地缘政治因素、美国因素、沙特因素、美沙双边互动因素等四方面为切入点,分析美沙关系趋冷的致因及其表现,在此基础上,以美沙关系的恒量因素为基点、变量因素为参考,研判后奥巴马时代双边关系走向。 地缘政治因素:美国与沙特利益摩擦与冲突 小布什政府时期,由于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伊斯兰国家发动战争并推广西方民主价值观,导致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对立加剧。奥巴马执政后,着力全面改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但这种“包容式”和解又因改变一以贯之的敌视伊朗政策而引发沙特不满。随着奥巴马中东政策的实施,围绕中东变局、伊朗核危机、叙利亚危机、新能源革命和“九·一一法案”等一系列问题的发酵,美沙关系渐行渐远,逐步形成明显的沉降特征。其中,美国伊朗关系的变化是非常关键的发酵剂。 第一,奥巴马力推美国与伊朗和解并达成核协议,被沙特视为“放虎归山”。2009年6月4日,上任半年后的奥巴马首次访问中东,并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被誉为与伊斯兰文明“和解”的演讲。奥巴马声称,“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求美国同全球伊斯兰世界建立新的开始”。这次演讲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伊朗释放善意。其一,奥巴马承认美国曾经干涉过伊朗内政,暗含歉意并表明美方对美伊关系长期敌对不无责任;其二,奥巴马声称“我们两国间会有很多议题需要探讨,而且我们也愿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无条件地推进两国交流”。“要克服几十年的不信任很难,但是伊朗要明白,美国已准备好同伊朗改善关系”;其三,奥巴马强调核权利面前各国平等,承认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任何国家——包括伊朗,如果能够按照核不扩散协议履行职责,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① 上述转折性表态是美、伊交恶30年来首次由美国总统做出的,它预示着奥巴马将重新设定美伊关系,包括对伊朗发展核能力网开一面。这个表态对于刚刚送走奥巴马的沙特而言堪称当头一棒。尽管沙特官方保持沉默,但其官方媒体《麦地那日报》警觉地指出奥巴马开始“构建中东新秩序”②。以开罗之旅为起点,奥巴马拉开中东政策调整大幕,伊朗成为这一调整的关键角色,也逐步构成影响美沙关系的主要障碍。 2013年一连串美、伊和解的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使沙特倍感失落。4月初,美国和伊朗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取得历史性突破;月底,两国外长在纽约举行断交以来的首次单独会谈;9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赴纽约出席联大会议。会议期间,奥巴马阐述中东政策,强调不谋求变更伊朗现政权,也将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源的权利。奥巴马这个表态是在开罗讲话基础上彻底对伊朗示好,意味着埋葬了小布什的“邪恶轴心”说,为此,双方进行了破冰式的15分钟首脑电话交流。沙特看到自己曾熟悉和放心的美伊敌对关系已明显逆转,品尝了被美国“叛卖”的滋味。2015年,《伊核全面协议》签署后,沙特警告伊朗不要把制裁放松当作在地区制造动乱的机遇和条件。③ 第二,美国在叙利亚不仅消极作为,还提升和扩大伊朗角色,直接伤害沙特战略安全利益。叙利亚危机原本是沙特介入阿拉伯关键国家内政、破解“什叶派之弧”围堵、缓解伊朗长期战略威胁的历史机遇和巧妙抓手——通过颠覆叙利亚什叶派政权,扶植逊尼派新政府,向西孤立黎巴嫩真主党,向东压制伊拉克什叶派,将大幅度挤压伊朗深入阿拉伯腹地的影响力半径。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之初,以色列媒体称,沙特试图以200亿美元援助重金收买巴沙尔,换取叙利亚断绝与伊朗的战略关系。当这一交易被叙利亚拒绝后,沙特立场快速逆转,以卡塔尔为先导,驱动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和阿盟动员阿拉伯世界集体孤立、封锁和制裁巴沙尔政权,冻结其阿盟成员国资格,以其反对派取而代之。 美国多次公开申明无意强行变更巴沙尔政权,凸显了美国与沙特巨大的立场鸿沟。奥巴马2011年8月11日首次公开宣布制裁叙利亚,并敦促巴沙尔下台,但强调华盛顿“不能也不会向叙利亚强加民主转型”,并承诺听从叙利亚人民不希望外国势力介入的强烈要求,“让叙利亚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④此后,美国针对巴沙尔命运的表态还多次出现反复。2013年秋,叙利亚连续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触碰美国“红线”,奥巴马政府摆出动武姿态,但依然强调不打算以武力改变叙利亚政治走向。关键时刻,俄罗斯提议叙利亚放弃化学武器换取美国免于动武,俄、美迅速就此达成妥协,使叙利亚政府逃脱卡扎菲政权式命运。沙特对此十分不满,而这笔由美、俄达成的“越顶交易”成为沙特看透美国的转折点。为了表达强烈不满,沙特当年10月拒绝接受首次获得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并指责安理会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内战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