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本”与当代文学“版本”概念辨析 我国几部大型辞书对“版本”一词均做过释义:1.《辞源》释为:古以雕板印刷之书为版,手抄之书为本,自雕版通行,泛指不同的刻本为版本。2.《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3.《辞海》释为:一书经过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4.《汉语大词典》释为:①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②印本。与写本相对。 比较这四种辞书中的“版本”定义,除《辞源》将“版本”限为专指“印刷”而成的“刻本”或“本子”外,其它几种都涵盖了因手抄、编辑、印刷等行为造成的图书的不同样态。有学者更在这些概念基础上提出这样一种“版本”概念: 渊源于雕版印书的“版本”一词……它的包容性几乎是无限的:不仅包括了各种制版印刷形式(刻版、活版、石印、影印、油印、复印、胶印、电子光盘等),而且包罗了各种传写形式(手稿、清稿、传抄、批校题跋等),也囊括了各种载体的书籍(简册、帛书、纸书、胶片等)。一书经过多次传写或印刷制作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统称版本。① 应当说,这个概念将“版本”的内涵更加扩大了,它不仅包括了一书的不同“印刷”形式,也包括了它的种种“传写”形式,并扩及到了一书的多样“载体”:内容完全一样,载体不同,也可算作不同的版本。这个概念或有泛化之嫌,但鉴于科技、社会的迅猛发展,这个概念岂不正是版本“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吗?看来,版本发展至今,“版本”概念的确应该如此扩容的。 不过,我除了赞同以上“新概念”之外,还有一些困惑:比如,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在出单行本之前先已在报刊上发表或连载,那么,这个发表的作品无论在出单行本时有无修改(事实上作家常常借机修改),是否也算一个独立的版本呢?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实际状况来看,这些发表或连载于报刊上的作品,也是被学者们作为一个版本来对待的。因此,我们是否也可以将以上的“版本”概念再加以扩充,使其涵盖期刊形态呢?因此,将此概念运用到当代文学范畴,则当代文学作品的版本形态可有: 1.作品未出版之前留有手稿的,“手稿本”是为最早的版本;一书的手稿经过多次修改形成的不同本子,可称“原始手稿本”以及“手稿修订本”等。 2.在一书成书之前,最早见于报纸、刊物的版本,称为“初刊本”,经修改再见于另外的报纸、刊物的,称“再刊本”。 3.作品首次出版的,其首版称为“初版本”;其后再版的称为“再版本”。 4.“文革”结束后,一批曾经受到批评的“红色经典”获得了再版的权利,由此形成的新版本在当时被成为“重印本”。要说明的是,这个“重印本”本来是上而所谓的“再版本”,但由于这个“重印本”的称谓在当时已经十分普遍,因而这里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个案处理,称为“重印本”。“重印本”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仅仅“重印”而没有变动的印象,实际上,多数“重印本”和初版本之间是有很大变化的。 5.许多作家采用电脑写作,作品成书前没有留下传统的“手稿”;但其成书前留有打印的电子稿,且此电子稿和成书的版本之间有差别的,也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版本看待,称为“电子稿本”。应当说,电子稿本和以前的手稿本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它们只有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已。 以上5点关于“版本”内涵界定中的第4、5两类,是当代文学所特有的。第4类是当代文学史上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第5类则是对于当下文学文本的新形态所作的尝试性概括。许多谈论现当代文学版本的学者大都有意无意忽略此问题,令人费解。既然有那么多的当代文学作家都已经采用电脑写作,也就相应产生了大量在出版之前打印的电子稿本,这个电子稿本因为有别于出版后的初版本,且多数都留有编辑及作者在稿本上而的修改痕迹,那么,它自然也就有其特定的、类似于传统手稿的价值。将来也许有一天传统的手稿都没有了,那么,这个电子稿本不就是一种新的“手稿”吗? 二、当代文学版本的特点及其成因 当代文学中的版本尽管不像现代文学那样复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有: (一)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产生的时间比较集中 与现代文学的版本问题发生的时机多种多样且更加分散不同,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集中地出现在1950和1970年代两个高峰时段。 1.1950年代的版本问题。 首先,出版于1949年之前的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在跨入1949年之后,经过严格筛选又重新出版,形成了新的版本,其出版时间基本在1950-1953年之间。 众所周知,进入1949年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作品因为不符合新的文学规范的要求而被“屏蔽”,当时大红大紫的作家如沈从文、张爱玲等甚至成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当代文学处理现代文学的方式,是除有选择地允许部分作家继续写作和发表作品外,还有选择地出版部分作家的作品,且大多要经过符合规定动作的修改。这些作品主要有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劫人的《死水微澜》《大波》《暴风雨前》,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等。鲁迅的作品自然也有新版,但因作者的关系没有修改。上述作品在1950年代出版时,有的因为修改而产生了两个版本,比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骆驼祥子》前后则有三个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