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4.01 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文化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过去称作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类型相比,公共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其“公共”属性,即文化的普惠性、共享性和基本性。学术研究层面对公共文化有多种界定和解释,简单地理解,公共文化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有保障、能就近方便享有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所谓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有教无类,普遍均等,它是全体人民对社会文明进步成果、对文化创造成果的共享。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公共文化就是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 从宏观层面讲,公共文化这一概念不是对文化类型、样态、形式加以区分的结果,考量的标准是普通老百姓对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现实需求和可及性、参与性;只要是进入了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只要是老百姓有条件、有保障、能享有、愿参与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就属于公共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公共文化内容建设的根本任务。 公共文化所提供的具体内容、具体活动、具体服务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相适应,因此,它是动态调整、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公共文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六大任务”,即以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2015年初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标准》),提出了包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在内的3大类、14项、22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在“六大任务”的基础上有明显拓展。2015年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相继出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指导标准》的地方性实施意见、实施标准,提出的标准指标和服务项目也各具特色。文化享有是选择性需求,选择性需求必定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多样化、多载体、多形态、多渠道、多方式,适应多种基本需求。 从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涉及了思想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乃至全民健身、全民科普、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等多个部门,不限于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主管的被称为“小文化”范畴内的公共文化,它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社会性事业。 公共文化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国外还没有见到严格对应的文化分类方式。我们所说的公共文化,在西方的文化分类中一般包含在“文化、娱乐、宗教”当中。在日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这类具有终身教育特征的文化服务被纳入社会教育范畴,各种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著作权保护等被纳入文化艺术范畴。可见,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认识、做法不尽相同。 社会发展为什么需要公共文化,或者说公共文化独特的属性、功能、特征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公共文化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下思考。谈到文化,我们熟悉一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是“人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易·贲卦·传》)阴阳相济、刚柔交错、对立统一,这是自然规律;文治教化,包括人伦道德、礼制仪规,这是社会现象,就是人文。重视人伦道德,就可以教化百姓、和谐社会、成就天下,这就是文化。所以,文化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人,用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文化基因熏陶人、塑造人、改造人、凝聚人,从而成就建立在共有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我们今天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讲文化要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思想理念的时代发展和时代表达。 文化的使命功能决定了公共文化首先要承担面向所有人传播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和文化素质的使命与功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本质功能是以文化人;价值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公民的道德和文化素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承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合格公民的重任。公共文化完成这一任务的独特方式在于它是通过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去实现,让老百姓在满足精神追求、丰富文化生活的过程中,以充分的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让核心价值观、共有伦理规范、传统文化基因内化于心,这就是公共文化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升华人的境界的独特功能。没有丰富多彩、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失去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