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00(2016)07-027-16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步伐也逐渐加速。伴随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居民收入差距在总体上也表现出了不断扩大的倾向。[1][2][3]已有研究表明,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间的工资差距是解释中国收入差距加剧的重要因素,[4][5]并认为这反映了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对收入分配的贡献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国外文献中,大学生工资溢价(College Wage Premium),即大学毕业生群体与高中毕业生群体之间平均工资的差异,是测量和评价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一个经典指标。早在1975年,Richard Freeman就从过度教育的角度讨论了美国大学生工资溢价的下降现象,最近十多年来,由Daron Acemoglu,David Card,Alan Krueger,Kevin Murphy等人提出的对发达国家大学生工资溢价最新变化的深入讨论所驱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经济体,又有大量的智力资源投入到这一领域,大学生工资溢价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外经济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浏览现有文献可以发现专门研究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问题的工作却较少。这种研究现状,不但导致我们无法获知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分群体(例如分性别、年龄、部门)变化特点,从而妨碍了人们了解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变化对收入分配变化的贡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影响了政府根据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的新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既有的收入分配政策。例如,自1999年我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民工荒”所引发的供需缺口却导致农民工工资不断提升,那么是否真的出现了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现象?[6]大学生工资溢价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实事求是地说,对于这些重要“事实”我们还不清楚。因此,对我国大学生工资溢价的长期变化进行全面、细致、准确的评价,并讨论其变化机理,无论是在学术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疑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国外研究中,尤其是在以欧美发达国家为对象的研究中,由于这些国家关于就业和收入的抽样调查系统都比较完善,描述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变化趋势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在这方面耗费的研究资源很少,大多数学者都集中力量来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早期研究中,Schultz、Becker利用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解释,认为之所以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获得了高工资,是因为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7][8]Mincer给出了工资决定方程,发现增加一年大学教育可使收益率提高7%~10%,从而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的工资应该高50%左右。[9]然而对于近几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工资溢价呈现大幅波动的现象,Mincer等人提出的解释是乏力的。关键一点在于,教育的回报只能在市场交易中实现,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供求之间的均衡与否会导致教育的回报起伏不定。因此,在之后的针对大学生工资溢价问题的国外研究中,经典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一直居于主流。 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工资溢价水平几乎一致地表现为在20世纪60年代上升,70年代下降,80年代后迅速反弹上升。对于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工资溢价的下降,多数文献从供给角度进行阐释。Freeman、Welch的过度教育理论认为,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个体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这批大学毕业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的供给量骤然增多,导致了这一时期大学生工资溢价水平的降低。[10][11][12]Murphy和Welch通过研究25年来的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变化情况也发现,70年代供给的增加超过需求的增加是大学生工资溢价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严重影响。[13]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尽管这一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供给持续增加,[14][15][16]大学生工资溢价水平却从70年代的谷底反弹回升,并持续保持上升趋势。显然,供给的变化解释不了这种上升。在供给—需求这一分析框架下,最有力的解释应该是:对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对大学生工资溢价的推力,超过了由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所造成的对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冲击。对于这一从需求角度进行的解释,大多数的研究也都是认同的。不过,问题在于,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加? 主流的观点认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是对高学历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14][17][18][19][20][21][22]这一解释,与Tinbergen的“技术进步与教育之间的竞赛”观点是一脉相承的。[23]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文献指出,教育发展、知识经验积累以及天赋等个体差异引致人力资本非同质,并使得经济体对技能型劳动需求增加,引致所有产业运用更多技能密集型的技术,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最终技能型人力资本的高生产率使技能需求及报酬同步增长,且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呈现出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同步增长的趋势。[24]Acemoglu认为,大学生工资溢价水平的上升虽然会激发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使得大学生供给增多,会对大学生工资溢价的继续上升造成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还不足以抑制溢价提升的趋势。[22] 当然,在主流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解释之外,也有一些竞争性观点对大学生工资溢价的变化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因素得到一些研究者的认同,例如Murphy和Welch认为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导致制造业的就业减少,于是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领域转向了技能密集型产业,这引发了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加并推动了大学生工资溢价的上升;[13]Acemoglu认为,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使得对高素质的工人需求大增,这解释了大学生工资溢价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上升。[22]